![](https://img.haomeiwen.com/i4991879/a9be2a07980bdfb2.jpg)
刀光剑影的年代已成为过去。战争的硝烟。也渐渐散去。千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19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张北县由此拉开了序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1954年到1974年近20年的时间内有这样一个团队在开发和建设张北做出了贡献,用百姓的话说。创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团队的名字叫做老农机。老农机顾名思义应该是老的农业机械,其实这里说的老农机就是在张北县境内最早操作农业机械的人说白了也就是开拖拉机的人。内行的人都知道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开始单位的名称叫移民委员会,后改名为张北县国营拖拉机站1963年又变成了张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因为当时发电厂使用大型柴油机为动力发电,类属农机局管理,就连当时引进的面粉加工机。马拉收割机都是有农机局管理分配。1952年国家在张北境内建立了察北牧场。为适应北京市民用水需要,在怀来境内建设官厅水库,周边的居民大部都搬迁到了张北和尚义境内国家为移民盖了新房解决了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张北建立了移民委员会,这就是县城东面的新村大队,农机局负责给新村居民开荒种地。张家口地委副书记任察北牧场厂长,专属财政科长白幻肢任办公室主任。任凯任河北省第三拖拉机站长,沈振涛任省农业厅管理处处长。保定地区农机局局长开荒大队长是父亲。当时在群众心目中这些领导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国家的工程大员。
![](https://img.haomeiwen.com/i4991879/dfd848d401716990.jpg)
1955年。三月正式成立了。张北县国营拖拉机站第一任站长是中共张北县委常委副书记刘超呼。副站长是白桦汁和张举后兼河北省张北县委员会区委书记。父亲任技师。王凯。陆远恒任统计。二人都是张家口地区农业局退休,后在张家口地区农机公司任经理后退休。张北县国营拖拉机站的财政人事统归河北农业机械厅管理。当时引进的拖拉机是河北省最早的内燃机拖拉机。首创河北省农业机械化。1954年国家花重金。从匈牙利进口拖拉机六台。还有华南垦植局拨给的苏联产斯大林100马力拖拉机,父亲带领站上的人从张家口火车上卸下来。运到张北境内。当时国家是一穷二白。重工业基本上是零。只有上海天津出现了纺织机械和面粉加工机件。火车在张家口才能见到。汽车当时张北没有,当时的内燃机也就是用木头燃烧。水锅炉产生蒸汽热量推动活塞做功,早上天不亮从张家口发出。到了晚上黑夜熄火时才能到达张北县,中途上坡发动机温度过高,走不动要休息好几次降温,当时百姓都没见过,所以拖拉机,在张北出现轰动了整个县城和农村,作业期间,四面八方的人,都出来观看,走了一波又一波,大家都弄不懂,他的工作原理。一些老年人。指着拖拉机说。这个大铁家伙怎么就能走?还跑得挺快,一会儿就把一大片荒草地变成了耕地,还耕的很深不会是神仙造的吧?还有的人说我看就是神仙造的这拖拉机是神仙造的,我说这开拖拉机的人也是半神仙大家一阵哈哈大笑,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反映了人们对农业机械的无知,再后来农机人的编名很多。有的称工人阶级工人老大哥,还有的称称呼开拖拉的人叫油黑子,其实我们农机人正式名字叫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手,我们把1954年到1957年参加农机工作的人称作第一代农机人。1958年到1964年。头称为第二代农机人。1965年到1970年统称为第三代农机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991879/a8616ec97bddff83.jpg)
当时从事农机系统的组成人员。大部分是从外地调来的。过去张家口农机校原名叫张家口农业学校。也就是张家口农机学校的前身。隶属河北省农林部管属,原址在张家口胜浦后移到沙岭镇。在沙岭子期间曾在宁远堡大庙内上课解放初建的学校。学的是学林木专业。快毕业时,国家缺少农机方面的人才。这批学生改学农机专业。毕业后大部都分配到了察北牧场和张北拖拉机站工作,这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批专业人才。同时也从朝鲜战场转业到地方一批官兵大都是汽车兵炮兵坦克兵。懂一点机械知识。这都分人和毕业生融入到这一块,接替了华南垦植队从广东海南分配来的技工师傅,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机队伍,这就是张北县苐一代农机人。他们思想先进。有一定专业水平。觉悟高。互相学习。尤其是他们扛过枪。渡过江,吃过糠,受过伤。有的是从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