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定律,是运用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高级的一个“定律”。
韦伯定律是德国生物学家E.H.韦伯通过对重量差别感觉的研究发现的一条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人的感受是与基数相联系的。
将韦伯定律运用到亲子关系中,也就明白了“富养”的边界。
关于孩子的“富养”与“穷养”,人们各说各有理。如果懂得韦伯定律,就会明白,做家长的给予孩子帮助一定要有边界。有人理解的好父母是,要把能给予的都给予孩子。在这种教养模式下,子女习惯了父母的给予,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有的家长千里送馄饨给已经上了大学的孩子,有的为了陪读辞去工作。而孩子,有的人结了婚不会洗衣做饭,有的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
本来的“富养”,是想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让孩子更有“贵族”气质,结果却养出了不知感恩、没有能力的孩子。
如果懂得一点韦伯定律就会明白,如果你今天给予了某些东西,下次的付出要比这次更多才能获得对方同等的满意度。
所以,“富养”的关键是有条件地给予,而不是无限制地满足。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的孩子都不缺少玩具,但人们发现,孩子们常常一个玩具玩不了太久就没有兴趣了。玩具太容易得到,孩子就不再懂得珍惜。这也是韦伯定律在发挥作用。
所以,明智的家长给孩子玩具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
1、玩具确实是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的;
2、一次性给予孩子玩具不要太多,等孩子掌握了玩具的方法,并能自主开发出新的玩法后再给予新的玩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