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原来已经小年了。
安安静静的,没有鞭炮声,也没有快要过年的兴奋劲儿。
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菜,早早地端到了桌子上,等着弟妹下班回来过小年。
而我,从睁开眼到现在,手机就没放下过,工作一波又一波。就连吃饭都是老妈喊了一遍又一边,才把手机放下充上电去吃饭。
什么时候起,变成了手机不离手呢?假期不过是换个地方处理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6551/0e33db6e5f728f54.jpg)
年,就这样越走越近。
过了小年就是年。
记得小时候,小年这一天很热闹。还在睡梦中,就有陆陆续续的鞭炮声隐隐约约的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在耳边炸裂开来。
小年一到,鞭炮声便会不时响起来。
离除夕越近,鞭炮声越密集,此起彼伏,家家户户,收拾打扫,贴对联,备年货,浓浓的年味。
对年,我们有着一种盛情。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因为这不仅是一时的事,而是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幸福与否。“年”是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特殊时刻。年,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
近几年,年味越来越少了。鞭炮声少了,年也越来越平淡,越来越日常。
即便我们风尘仆仆赶回家,嘴里说着回家过年,也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如今,过年很难再营造出一年一度生活享受的高峰。年的意蕴和劲头就随之滑落下来,年意就出现了一大片空白。
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陪着父母聊天,看春晚,现在,拿着手机微信拜年,跟朋友插科打诨,刷朋友圈。
人在父母身边,心在微信上。
父母只能看着我们,却说不上几句话。
告诉我们年到了的,似乎只剩下满街满网的促销和大卖。还有在外游子回家时匆匆的脚步,不能回家时满心的思念之情。
不能放下的,是手机。
我们期望的年,有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是走在街上乡里街坊见面道着过年好的那种氛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6551/184086707b03cfe3.jpg)
年,是放下手机,给父母真正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放下手机的陪伴,才是父母最需要的。
不管工作多忙,放下手机,陪父母好好吃顿饭,吃吃爸妈忙里忙外准备的一桌好饭,敬父母一杯酒,听听妈妈的唠叨,说说生活的烦恼,聊聊工作的事情。
父母忙了一辈子,操了一辈子心,平日里看不到我们,只求在团团圆圆的时候,过个踏踏实实的团圆年。
放下手机,过个没有手机的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