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思维导图,很多人会认为是很简单的技能,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思维导图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思维导图的五大误区
1.字太多
网上看到的很多思维导图都是形式上用的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方法还是传统的笔记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037/04b8af16fb07637d.png)
思维导图的核心目的,是发散性思维和帮助记忆。所以,真正的思维导图,要求是再每一个分支和横线上写单词而不是整句话。每一个分支上,尽量精简语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037/b4371af5f5ee3ca1.png)
比如把第一个分支修改为上方的效果,你会发现一下记忆的负担就减轻了。认为人的瞬间记忆只能有3-7个单元,所以思维导图的一个准则就是尽量精简为单词。
2.色太少
很多时候,我们手绘或者用电脑做的思维导图都是单色的。而实际上,思维导图要求绘制的时候每一个分支用一种颜色。并且分支的颜色要和相应的主题内容有关联性。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打造对色彩很敏感,色彩可以激发我们的注意力,同时更加便于我们记忆和回忆。比如,现在让你画出你用的工资卡所属银行的LOGO,很多人不能准确的画出来,但是你问他LOGO的颜色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能够记住。所以丰富的色彩,也是帮助我们记忆的方式。
3.没有图
很多时候,我们用软件做思维导图。但是应用软件,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在重点地方画上图标。人的记忆和信息的表达有一个7-38-55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能记住的文字信息7%,声音信息38%,图像信息55%。比如,让你背出小学同学的名字时,你会发现有些人名可能很难回忆起来。但是如果那个人的照片,你会说我记得这个人,但是想不起名字。
思维导图当中的图表作用也是一样,通过图标的绘制可以让你更好的记忆相关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037/8ec57f17d6a922f0.jpg)
4.软件错
现在很多人在用“幕布”软件做思维导图。
但是,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种方式的记录,和没有用思维导图其实没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8037/14b97fb7245d8e58.png)
因为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形式,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线性笔记对思维模式的限制。这种线性的笔记,从记录形式上就是封闭式的。每增加一行,就相当于限制了前面信息的延伸。
而思维导图的发散形式,可以更好的激发我们思维的创造性,尽可能多的写下可能的情况。同时如果我们有所遗漏,可以随时在任意的分支当中添加,不会干扰现有的结构。
5.逻辑乱
思维导图还有一个使用的误区,那就是内容上没有逻辑性。只是不断地做分支,而没有考虑过分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关于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看主干分支的内容是否概括了该分支的所有内容。
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看同级分支之间的关系是否相互独立,同时看一个分支下的内容,是否是包含关系。
以上是常见的思维导图使用的5个误区,思维导图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规则和方法。
如果想要真正的学好思维导图,建议还是专业去学习一下,而不是盲目的模仿。否则付出了时间,但是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