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论人类在地球上怎么做,地球都会在那里

无论人类在地球上怎么做,地球都会在那里

作者: 张铁钉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21:41 被阅读0次

    “无论人类在地球上怎么做,地球都会在那里。”

    这句话来自于天文学家尼尔·德拉格斯·泰森,出自于他的新书《天文终极之问: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终将去到哪里》。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终将去到哪里。是哲学的三大问题,但在天文学中,这三大问题也格外重要。

    我们是谁,是指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吗?如果有别的生命,又会是什么样?

    我们从何而来,是指生命的起源。是来自于陨石?还是来自于地球上氨基酸的演化?

    终将到哪里,是指人类的必然命运。是随着地球一起到太阳的终结,又或者是被天外的威胁所彻底灭绝?

    在这本书中就分为了十个章节,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这个问题从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开始。因为科技手段的缺乏,人们一度认为,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万物围绕着地球旋转。

    但实际上如今的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地球很小,是一颗不大的行星,也是一颗比较幸运的行星。

    因为在太阳系刚形成的时候,行星并不只是如今的八大行星,而是有很多。但是这些行星,有的被甩了出去成为了宇宙中的流浪行星,有的因为木星引力被撕扯成了小行星。

    地球能够成为一个适合生命的行星,本身就已经是奇迹了。虽然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也就个边缘存在,虽然银河系外还有众多的星系,虽然地球这个行星在宇宙中微不足道。

    但是尼尔·泰森认为,这反而是件好事。因为这证明了我们从自己生活的星球上发现的自然规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换言之,这些规律本身就是宇宙的规律。那么这就人类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去探索解码整个宇宙。

    第二章讲的是我们是如何研究宇宙的。

    也就是如何用那些并不特殊的规律,去解释宇宙中的未知。这一章节也是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史。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地基天文台、空间天文台,随着科技的进步,探索也越加的深入。

    第三章讲的是宇宙是如何演化成今天这样的。

    众所周知,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中。那么大爆炸后呢?

    直到如今,宇宙还在膨胀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星星之间的距离在越来越远。

    作者用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烤面包的时候,面包表面的葡萄干,是随着面团彼此越来越远的。葡萄干就是那些恒星、星系。

    对于之后发生的事情,就要从微观的层面看了。

    在宇宙年龄为1分钟的时候,一群质子、中子、电子还有光子都在高速运动并相互剧烈碰撞。在早期的碰撞中,生成了由单个质子和单个中子组成的简单原子核,之后形成了包含更多质子的原子核。

    但在这个过程的45秒左右,一个新出现的状况停止了原子核产生的进程。那就是刚才所说的宇宙膨胀,粒子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大,无法发生更多的碰撞,也无法产生更多更重的原子核。

    在宇宙诞生时,产生了氢原子核、氦原子核和非常少量的锂原子核。

    而让微观的原子最终形成如今我们所见的庞大天体的原因,是那些看不到的暗物质,它们带来了万有引力。

    在引力的作用下,庞大散乱的原子、分子云收缩成更小更致密的物体。气体坍缩并且升温,原子能量随着温度变大,运动速度变快,碰撞时它们会失去自己的电子,让原恒星气体变回离子体。随着坍缩持续进行,中心位置的温度也会一直升高,当达到数百万摄氏度后,新的阶段就到来了。

    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质子之间通常会因为静电力而互相排斥。但在高温状态下,它们的运动速度足够快,可以克服排斥力进而融合成更大的原子核。

    那就是核聚变。

    这是将宇宙塑造成今日面貌的基本过程。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元素,包括构成我们人体的众多元素,都是来自于恒星诞生时的核聚变。

    这就是为什么,天文学是最浪漫的学科。

    因为我们生存在星辰之上,也诞生于星辰之中。我们与天上的恒星,与包围着我们的无边黑暗,和浩瀚的宇宙密切相关。我们是星辰的一部分,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

    就像是作者尼尔·泰森自己说的那样,宇宙在我们心中。

    在后面的章节里,尼尔·泰森还探讨了宇宙的年龄、宇宙的构成、生命的本质、外星生命、宇宙诞生、宇宙终结,以及宇宙万有与虚空的关系。

    如果说对天文学感兴趣,或者是对哲学三大基本问题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天文终极之问》应该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论人类在地球上怎么做,地球都会在那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xu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