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以统计图表、图示、票据、传单、广告、证书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它区别于由句子组成的段落、篇章等连续性文本。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加工、处理、评价信息,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的名称虽然来自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评估学生阅读表现时对文本的分类,但是类似的试题在国内试卷中早已出现。就近几年高考真题及各地市模拟题的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来看,试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内容来自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语文等学科,以及社会热点,突出了本学科的语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那么如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备考呢?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将第6题的命题权下放给学生,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自主化。
非连续性文本自主命题序列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悉高考考纲中非连续性文本考点要求,把握近三年考纲变化。
2、结合考点要求,研究高考真题和精选模拟题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分析此类题命制规律及答案设置规律。
3、小组合作命制考题,设计参考答案。
4、学以致用,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答题能力。
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跳读法、速读法、细读法、筛选勾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命题法、展示法
教学课时:5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7-19年真题训练(仅训练第六题)+考纲解读,把握三年变化
第二课时:精选19-20年模拟题(5)套,研究命题特点,把握规律。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命制考题并设计答案,教师提供4篇非连续性文本(可从模拟题中精选)
第四课时:生生互考,检验命题质量,完善命题。
第五课时:精选三套模拟题当堂训练,检验学生这道题的答题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