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悲观现实主义美国经济史启示——《美国增长的起落》读书笔记

悲观现实主义美国经济史启示——《美国增长的起落》读书笔记

作者: 赖美云的小面包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9:55 被阅读1530次

            本周阅读的主题是“美国经济史”,精读书是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美国增长的起落》

    《美国增长的起落》书封

             这部700多页的书是一部美国经济历史的百科全书。一般的历史讲的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很少有讲平民生活的历史。戈登教授的这本书还原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这本《美国增长的起落》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美国人是怎么生活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生活方式。

            而这本书里最有争议的是对未来的预测,戈登教授对未来的预测常带着一种悲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是说,悲观的人看现实会更清醒。可能我们会问,戈登教授对未来的预测那么悲观,到底正确不正确呢?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看看戈登教授是怎么帮我们梳理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趋势的。

    参加TED演讲的罗伯特·戈登教授,讲课视频http://open.163.com/movie/2013/9/N/J/M97VTMRSV_M97VTQTNJ.html

    一、1870-1940:七十年的“大创新”

            第一部分对应书的第2章到第9章,讲的是:从1870年到1970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次大飞跃。美国经济的“大飞跃”首先是靠技术创新。戈登教授把影响了我们衣食住行的一系列创新称为“大创新”,“大创新”奠定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

            历史上大部分时期,人类都陷在贫困和疾病的陷阱里,就在100多年前,哪怕是在欧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仍然像在中世纪一样落后。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多么舒适、健康、体面,享受着物质丰富带来的现代化生活,而这所有一切的出现,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这得益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的一系列关系到衣食住行的“大创新”。

            首先是电灯的商业化。1882年爱迪生就在纽约市建起了第一个发电站。而之后经历短短50多年的发展,美国城市里96%的家庭就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爱迪生并不是电灯的最早发明者,但是他让电灯变得可以商业化。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丰富种类电器的出现。家电革命的最大功绩就是解放了妇女。也正是由于有了家用电器,妇女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才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除此之外还有住宅革命,大部分家庭实现了五通:通电、通气、通电话、通自来水和通下水道,让住宅实现网络化;交通革命,火车、电车、地铁、汽车的陆续出现替代了以往马车出行的生活方式,既推动了铁、公路建设,也改变了城市布局。城市化迅速发展,郊区不断膨胀,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这一系列关于衣食住行的革命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一革命对人们的幸福程度的提升,超过了电子计算机、超过了互联网、超过了手机。这段“大创新”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创新总是交织的网络。一种创新引发另一种创新,最终导致一群创新突然到来。


    二、1870-1970年:大萧条与二战的“奇迹”

            第二部分对应书的第16章,这部分作者表达的是:技术创新当然很重要,但还需要适宜的社会变革发挥创新的巨大潜力。其中,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美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因此,作者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大创新+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的奇迹

            前面我们说到,头50年经济快速增长,是因为出现了跟衣食住行有关的“大创新”,电气化不仅改变了工业生产方式,也奠定了现代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之后50年的经济增长反而比之前50年更快呢?

            一个原因是,大萧条大萧条时期出现的罗斯福的新政像是一锅大杂烩,既有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也有旨在节制大资本、保护劳工的改革政策

            这一时期提出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国家劳动关系法》,引发了工会的兴起,而这又导致工人在和资方谈判时更有优势,于是工人的劳动时间下降,实际工资提高了。这表面上保护了工人,实际上刺激了资本。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改变了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工人更贵,而资本相对更便宜,于是,企业开始摸索用资本替代劳动,更积极地增加对机器设备的投资,由此带来了技术进步的加速。数据表明,设备投资在30年代一直非常强劲。劳动时间减少之后,劳动生产率反而提高,这是因为劳动时间缩短之后,工人的疲劳感下降,磨洋工的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

            很多企业重组、大量裁员,但产出却没有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更少的雇员能够实现更多的产出,而这又意味着技术进步并没有停止。很多新的技术是从20年代的“大创新”延续下来的。

    罗斯福新政 

            另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戈登教授认为,拯救美国经济的并不是新政。当经济形势相对好转之后,罗斯福匆忙放弃了新政,转而追求财政平衡,结果,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探底”。真正拯救美国经济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国的经济萧条。战争机器开动之后,美国的失业迅速消失,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各种军用物资,机器设备不够用,政府帮助企业大规模投资扩建。很多战时的生产奇迹发生了。

            二战期间几乎每一个原本生产消费品的公司都得再生产其它的东西,满足战争的需求。珠宝商制造炮弹的引信,割草机生产商制造榴霰弹等等,这些制造企业都从战时经济中得到了订单,也在这种紧张的压力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战时的经济繁荣是虚幻的,一旦战争结束,大量的军工订单消失,而且退伍军人复员,会带来经济萧条和大规模失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历史不会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二战之后,大量的军工生产能力迅速转化为民用生产能力,这要归功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家电革命,也要归功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美国推出了《退伍军人权利法》,退伍军人能够享受到包括失业保险、优惠贷款等福利,而且能够享受到参加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的补贴。大批退伍军人脱下军装,进入学校,这从长期来看提高了美国的劳动力素质。

             经过1870-1920年间的“大创新”,美国经济已经脱胎换骨,具备了规模优势、奠定了强国基础。虽然之后遇到了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美国经济反而愈挫愈勇,激发出了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活力。这告诉我们,在预测经济发展的时候要看大趋势。有些趋势是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二战中的奇迹——仅用4天组装完成的“自由轮”

    三、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黄金岁月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下坡路

            20世纪50和60年代是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就开始走向下坡路,这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开始放缓。

            1920年到1970年这50年,30年代出现了大萧条,40年代初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真正进入和平与发展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

            50年代和60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这是由于几方面因素的共同推进:

            第一,战争结束之后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相反,人们的消费需求旺盛,这就使得从战时经济转为和平经济没有出现太大的阵痛。

            第二,美国在二战之后还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所以军事订单也没有完全消失。

            第三,技术创新没有停止,20世纪初期的技术创新仍然在继续,而战争时期出现的很多军用技术纷纷转为民用。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经济增长是赢家通吃型的,一小部分人获益,大多数人受损。但二战之后的经济增长却有效地减少了贫富差距。回想起来,这是美国普通工人生活得最幸福的一段时光。那不仅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很快,也是因为当时没有国际竞争,移民数量减少,所得税是累进的,政府大量增加公共支出。

            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增长开始走向衰落的,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呈现出一种逻辑斯蒂曲线,也就是说,在1940年之前技术进步较快,但是1940年之后,技术进步就没有那么快了。

    逻辑斯蒂曲线

            20世纪70年代之后,真正还有突破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信息通讯行业,也就是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和手机。除了这两个领域,无论从衣食、交通、住宅等其它领域的技术创新都开始放慢,

            1970年后的技术创新无法跟1940年前的创新相提并论。客观地讲,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技术进步之所以相对放缓,其实是因为1870年到1970年那100年的技术创新太汹涌澎湃了,使得以后的技术进步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轰轰烈烈的“大创新”,被永远定格在了1970年之前的那一百年。


    四、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

            这部分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美国的“新经济”是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开端的,这部分对应书的第13章和第17章。戈登教授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匀速前进的,并认为从1870-1970年的经济飞跃不仅是前无古人,也是后无来者的,像这样的经济成就只可能发生一次。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才算是真正的经济增长。书里给出了一幅图描绘从1890年到2014年主要的几个时间段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

    1890年-2014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

            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确实出现了一轮经济增长的小高峰,1994-2004年这十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了一次提升,但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从2004年到现在,美国的增长再度失去动力。

            为什么“新经济”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呢?

            作者认为,首先,这是因为信息通讯行业(ICT)的总量并不大;其次,所谓的“新经济”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虽然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经济”,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迅速地进入了互联网世界,但是,网上的世界并没有取代现实世界,ICT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放慢,“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下降。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经济找到了强劲增长的新动能。


    五、21世纪之后:经济的黯淡前景

            最后一个部分讲的是,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增长前景,对应书的第17章和第18章。戈登教授认为,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只能保持在1%左右,这也是全书最具争议的地方。对于未来的技术创新,戈登教授是比较悲观的。技术专家要敢于幻想,要保持一种乐观和积极的精神,但经济学是一门“阴郁的学科”,经济学家要看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最终影响。让数字说话,让数字告诉我们事实。在劳动生产率数字没有明显地提高之前,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这些技术革命都只是“故事”。

            例如,生物工程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正在增长,并且正在积极寻找治疗癌症、遗传病症的办法,但就算是找到了,也不可能无限地延长人的寿命。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整个社会为老年人的护理和治疗花费的成本可能会急剧膨胀,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例如,3D打印让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可能。但也恰恰因为如此,3D打印的生产规模不可能很大,那么,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不会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一样大。3D打印只能起到某种辅助的作用。

            例如,根据大数据,商家可以精准地找到潜在的顾客。但是,这就会带来隐私权的问题,如果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出现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大数据的应用。此外,很多大数据看似海量,但却缺乏必要的应用场景。不是所有的大数据都能直接转化成商业机会的。

            例如,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快,但想让机器完全替代人类,还非常非常困难。对人类来说很难的事情,机器人觉得很容易,但对人类来说很容易的事情,机器人却觉得很难。

            例如,如果无人驾驶技术真的能够实现,将彻底改变汽车行业,但无人驾驶汽车在现实中遇到的技术和法律问题仍然很多,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只是一种试验。

            戈登教授认为,包括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自动驾驶这些被热议的创新,都是“故事”,我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这些技术创新确实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而且,他还指出,即使未来科技继续进步,但遭遇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教育水平的下降、劳动人口下降、债务压力居高不下等阻力,美国经济会遇到“顶头风”,不得不逆风而行,阻力更大,再想重现1870-1970年间的巨大进步,几乎是不可能了


            美国经济遇到的很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不仅仅对美国人有意义,整个全球经济都可能会遇到相似的挑战。那么回顾美国增长的起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果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速早晚也会放缓,因为我们也会遇到相似的“顶头风”。狂飙突进的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去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已经跑完了400米跨栏,现在比的是跑马拉松。不能再按照跑跨栏的节奏参加比赛了,未来的竞赛,比的是耐力和毅力,更重要的是要保持长期、稳定、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发展

    马拉松竞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观现实主义美国经济史启示——《美国增长的起落》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zo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