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以文会友
杨妈妈的文采和灵感来自何处

杨妈妈的文采和灵感来自何处

作者: 再喝一口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20:15 被阅读0次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fw-notes

    沈阳,八旗的龙兴之地,一个卖稀饭的店,杨妈妈粥店,因为挂出庆祝美日疫情的横幅火了,店长满以为群众“稀饭”、政府窃喜,可等待他的是行政拘留和总公司的辞退。

    这条新闻下面的留言也很有意思,完整地分成左中右三派(没有关闭评论本身也很微妙)。

    当年义和团也干过类似的事,念念他们当年的歌谣:“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大刀一耍,地崩山塌,大刀一耍,洋头搬家。拿起铡刀片,好把鬼子砍。练好义和拳,洋人变泥滩。”“顶枪子冒炮弹,洋人砍没数,铁道都扒断。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

    有点薪火相传的味道,“排外”“愚昧”是他们共同的标签。就是文采不如义和团。

    有点好奇,不知道中学历史课本是怎么评价义和团的。找来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其对义和团的定性评价是: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评价挺高。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但是觉得课堂上一个兼容的历史老师讲授这段历史时,应该说清楚以下史实。

    一是,义和团除了排外,他们的行为充满了荒诞的艺术,与多少年后的气功热和抗日神剧相得益彰,如他们能手持冷兵器突入敌阵,“洋鬼子的脑袋像连珠似的往下滚”;他们可以手持菜刀吓跑一辆火车。他们在袁世凯面前用空包弹表演刀枪不入。他们能念咒让火药从身边飞过。

    二是义和团的产生有深刻的经济(北方农民在外来商品的冲击下破产)、文化(民教冲突)原因,但之所以能形成气候,成为一场“运动”,完全是当时的慈禧太后在弹压戊戌变法后,深受列强的逼迫,要求还政光绪,心里憋的难受,那个气呀,对洋人恨得牙痒,手上又没有牌对抗,在守旧大臣的撺掇下,“民气可用”,利用他们反制洋人。这是自古至今统治者常用的手法,屡见不鲜。

    三是,义和团运动过后,国内各派精英对其一片骂声,各个派别没有一个说好话的。维新派、洋务派不必说了,连守旧派也忙着甩锅,为慈禧辩解。孙中山、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表达了对义和团的极度反感。精英如此,大众也骂,当时的报纸一律称其为拳匪。义和团之所以能变成爱国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的政治和革命斗争形势使然。总而言之,是因为要否定《辛丑条约》的合法性,那么否定《辛丑条约》,必须要肯定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义和团。建国以后,更不必说了,反帝反修,都需要肯定义和团。

    在排外这个问题上,也有的历史学者研究得更为细致,他们认为义和团的人其实鬼精着,并不是真的排外,义和团的暴力活动针对的是教民(入了教的中国人)、教堂、教堂住宅等,拳民很清楚,若杀了真的洋人,清廷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在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时候,他们也不是真的爱大清国,只是避免被剿灭,望穿了眼意图获取清廷支持。

    “杨妈妈”打出来那副标语,也只不过是想多卖几碗稀饭。但是那位店长继承的灵感和骨子里的思想源远流长。

    思想来自八方,文字皆为原创,扫码关注互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妈妈的文采和灵感来自何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zu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