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长金融市场狂热兴奋的因素还有另外两个,不论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在过去的时代,都极少有人注意到:
第一个因素是,人们在金融投资上的记忆极其短暂。对那些金融投资大灾难,投资人很快就完全遗忘了;
第二个因素是,同样的或者非常相似的情形再次出现,有时距上一次发生才过了短短几年,却受到新一代投资人的一片欢呼。新一代投资人,通常很年轻,总是非常自信,称其为卓越的重大创新发现,会改变金融世界,甚至改变整个经济世界,却不知道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造成了金融大灾难。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
次贷危机的事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说明周期过度摆动是如何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的:
• 一些美国领导人断定,让更多的人拥有自有产权住房,只会带来好处。
• 那些负责发放抵押贷款的联邦政府机构得到了上面的指示,开始大幅放宽抵押贷款条件,买房人拿到房贷更容易,拿到的房贷也更多。
• 利率下调,每个月还的利息少了,每个月工资收入供得起房贷的人更多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买得起房了。
• 更多人买得起房了,抵押贷款也更容易拿到了,导致买房的人增多,房子的需求也开始增长。
• 需求增长导致房价明显上涨。“房价长期只会涨不会跌”本来不符合历史事实,完全是谬论,现在房价一涨,却成了被人人接受的真理。信它的人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买房,他们害怕再不买,房价就又涨了,结果推动房屋需求进一步增长。
• 正如我前面所写的,一些美国领导人断定,让更多的人拥有自有产权住房,只会带来好处。
• 那些负责发放抵押贷款的联邦政府机构得到了上面的指示,开始大幅放宽抵押贷款条件,买房人拿到房贷更容易,拿到的房贷也更多。
• 利率下调,每个月还的利息少了,每个月工资收入供得起房贷的人更多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买得起房了。
• 更多人买得起房了,抵押贷款也更容易拿到了,导致买房的人增多,房子的需求也开始增长。
• 需求增长导致房价明显上涨。“房价长期只会涨不会跌”本来不符合历史事实,完全是谬论,现在房价一涨,却成了被人人接受的真理。信它的人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买房,他们害怕再不买,房价就又涨了,结果推动房屋需求进一步增长。过程中市场创造出巨大的原材料需求:新发放的抵押贷款。
• 华尔街把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包装成证券,然后再被贷款机构转手卖出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留在自己手里,所以贷款机构关注的重点,从借款人的资信转移到贷款数量上。贷款机构只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然后贷款就能马上被包装成证券转手卖掉,这样贷款机构不会有任何违约风险,因此贷款机构没有理由担心借款人的资信——反正我一转手就把它们卖掉了。
很明显,这就给了贷款机构一个违背常理的激励(这会激励参与者做容易招来风险的事情,却不用担心后果。像这样的激励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被称为“道德灾难”,后来这个术语被广泛传播。尽管人们现在不像在危机期间那样经常听到它了,但是这个概念还是在延续使用,而且仍然很危险)。
• “金融工程”理念标榜抵押贷款的安全性,这是由那些量化专家和博士提出的,其实他们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参加工作。他们做模型来量化分析风险,却基于有漏洞的假设,即抵押贷款会如过去一样,继续保持互不相关,风险不高。
• 创造出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意味着那些评级机构有很多生意要做,因为要销售这些证券,评级机构的评级是必需的。但是这些赚钱的活儿,肯定会被指派给那些愿意提供最高评级的机构。这直接导致花钱就能买评级,结果又创造出违背常理的鼓励行为,形成泛滥成灾的评级注水现象。
• 这些趋势导致那些评级机构给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出上千个3A信用评级(相比之下,美国几千家企业,只有4家企业得到了3A信用评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非常复杂,评级机构的人很明显能力不足,无法完全理解。
•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所以买了大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都是被风险管理技术忽悠的,比如风险价值模型(简称VaR),这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时间短、风险不高的历史数据以及明显过度慷慨大方的信用评级,由此大大低估了买方承受的风险。
• 以上现象发生时,投资人好像根本没有察觉到风险,这种风险态度的典型特征是,到处散布着“风险已经消失不见了”的空话,这种风险态度也促进了以上所有现象的发生。
那么这个泡沫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标准的综合,证明其可以完美地引起泡沫:
• 潜在的贪婪;
• 周期上升阶段收益良好;
• 兴奋狂热和志得意满;
• 信贷市场的贷款成本几乎为零,而且人们很容易拿到贷款;
• 华尔街(证券投资机构)的鼓励和推销;
• 投资人太傻太天真。
促进市场上涨的发展变化很明显:
• 风险规避下降幅度巨大,这样一来,怀疑主义就消失了;
• 那些对住房和抵押贷款一概而论的正面总结,大家都普遍接受;
• 过度信任新的金融工具,比如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
• 人们普遍没有看到,在此过程中对参与者进行不适当激励的影响。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形成泡沫,主要受三个心理因素影响:投资人的金融投资记忆很短、心理情绪容易过头和逻辑推理错误。此外,另外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很大:
第一个因素是固定收益投资人没有经历过泡沫:因为新的泡沫是在抵押贷款这块儿土地上升起来的,而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固定收益这个板块完全独立于过去科技股和网络股泡沫兴起的那个板块,固定收益板块吸引的是做固定收益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这些做固定收益投资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以前不做股票,自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股市泡沫从形成到破裂的过程,没有亲身体验过泡沫的影响多么巨大,自然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第二个因素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表现都很差:历史上股市与债市一般是背离的,走势相反。股票不好而债券好,或者股票好而债券不好。最近股票表现得非常糟糕,让投资人很泄气,又加上鸽派的美联储降低利率,结果把固定收益投资的收益率拉低了。股市不行,债市也不行,投资人只能两条路同时放弃。他们向左走不通,向右走也不行,正当投资人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们,有一种金融产品有收益却没有风险,于是这些正在发愁找不到投资出路的投资人很容易就上钩了。
泡沫能被吹起来,一开始通常还是有几分真实性的。但是泡沫被吹得太大了,最终“砰”地被戳破,就会带来投资世界最大的痛苦。
支撑泡沫的是盲从,投资人愿意相信只有收益没有风险的承诺。其实就是一个指标,它表明怀疑主义现在非常缺乏,投资人情绪过热,因此目标资产可能价格过高。
你一定要留心这种投资神话,竭尽全力地抵制它,不要轻信上当。可是,很多人还是会上当,没办法,人性就是这样的,在泡沫来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做到不上当。
次级抵押贷款泡沫之所以形成,根源在于大家普遍相信,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行之有效的东西,将来会变得非常有效。
当我们分析别人推销给你的投资产品和投资工具时,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一要心存怀疑和保守假设;二要回顾历史,检验长期数据,务必包含一段痛苦难熬的时期。而在次贷泡沫中,这两点都明显缺失。
事实上,所有泡沫,至少可以说绝大多数泡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投资大众普遍忘记历史,相信未来:不加怀疑地接受历史上从未真实有效的东西;不加怀疑地接受高得非常离谱、偏离历史正常水平的市场价格;不加怀疑地接受从未经历史检验的投资技术和投资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