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宛如做了一个噩梦,久久不能释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的消息封锁,以及颠倒黑白的舆论控制,导致南京大屠杀直接资料并没有那么完整,并且不被世界所认知,最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确实也证实日本仍旧不为此种暴行认错,并且没有道歉和承担任何经济赔偿,甚至日本教科书中二战中日本也以受害者自居,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更是完全删减,只是对侵华战争做简略的描述。日本(或者说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永远不可能让中日关系的发展更进一步,这个仇恨始终深埋在中国人民的内心之中。
先说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在二战期间,欧洲相互混战,加上日本国内的危机以及在世界立足的危机,迫使日本不得不尽快跟进西方世界的步伐,对外侵略或者殖民。日本的侵华战争从东三省开始,一路向南。本书是从上海失守,日军直逼南京开始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为期6周左右的屠城,杀害的中国军人和平民无法具体统计,通过各种材料分析,预计在30万以上。日本进军南京之前,常驻人口大概一百万,上海失守之后,有财力、有身份、有先知的人逃离南京,大概占一半左右的人口,剩下的人多数是没有能力或者对时局判断不准确的人。在剩下的五六十万人中,一半躲避在中立区逃避屠杀,剩下的30多万人,几乎被日本人赶尽杀绝。屠杀方式更是惨绝人寰,身为具有基础教育的中国人对日本的暴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把婴儿挑在刺刀上,强奸妇女之后防止走漏消息(战争中军队强奸妇女是要上军事法庭的)通常都是直接杀害,为了增加乐趣,会有酒瓶、杂草塞入妇女的阴道,杀害平民为了增加乐趣,甚至有两位军官执行杀人比赛。杀人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挖肝掏肺,甚至吃人肉,把活人拿来做刺刀练习。私人甚至来不及处理,只能挖坑掩埋,一组挖坑,二组掩埋一组,三组掩埋二组。最后直接干脆把尸体扔进长江,甚至连江水一度都染成红色。
既然日本以严格军纪著称,为何入驻南京之后有如此暴行。首先是教育体系,每个儿童从小就按照军人体系进行教育,似乎就是作为战争机器培养的。而且极大的成长压力(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的责罚,那就是爱的鞭挞)导致了学生心理极度的扭曲。另外是宗教原因,日本人唯一效忠的是日本天皇,战死沙场、当马革裹尸还乡是每个日本军人最高的荣誉,在面对上帝和天皇谁更重要时,日本军人也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基于此,日军的战争压力非常大,一旦失败只能剖腹,在上述因素长期的高压之下,一旦取得胜利并且获得杀生大权之后,便获得最直接的压力宣泄口,以变态的杀人为压力释放口。按照参考的资料来看,日本政府是知道南京暴行的,甚至西方人的报纸也曾进行过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是很遗憾,日本政府选择遗忘,西方世界选择漠视。
上面说了原因,那是否可以避免这次南京大屠杀呢,按照张纯如的分析,回看历史的话似乎有一线生机。当初日本军队逼向南京时,蒋介石下令南撤到重庆,保留国民党核心力量。驻守南京的首领也曾考虑过直接投降,日军也承诺直接投降可以优待俘虏,但是蒋介石直接拒绝,最终日军进南京后,12月14日开始屠城。如果说当时直接投降,能不能避免屠城呢。张纯如认为,基于上一个片段的各种分析,屠城在所难免。如果军队拒守死战呢,虽然南京守军超超7万(忘记具体数字,可能是10万),日本兵是5万,但是军队目标性、纪律性、装备精良性,中国军队都比不上日本兵,况且日本还有上千架战机,中国有大概300架还被蒋介石一块儿撤退了,就算没撤退,战斗机驾驶员水平也非常差,所以死磕的结果是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是破城似乎不可避免。其三,最可行的是游击战,毕竟日本远行来到中国,补给不及时,我们用游击战的方式耗费日本战斗热情,或许能取得胜利,避免日军暴行,当然,历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在当时来看,谁都不知道时态会发展成如此地步,后人基于史实做任何的分析,都是无力的。
再来说下作者张纯如吧,本书写于29岁左右,36岁英年早逝。她因无法忍受躁郁症而自杀。但是对于同等恶劣的人种灭绝行为的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而言,不仅公开道歉和进行赔偿,各种资料、史籍和电影也纷纷记录当时的惨状。但是对于南京大屠杀,张纯如只从祖父辈那边听说过,并没有成系统的相关介绍,张纯如决定自己写一本书,以此记录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罪行,并且昭告全世界。她成功了,1997年本书初版发行,随后被翻译成15种语音销售到全世界,张纯如成功的像世界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在如此确凿的证据眼前,日本还是拒绝承认罪行,之后也一再试图减轻罪行和对中国的伤害(比如把屠杀人数减少)。之后,她奔波于各个城市,听诉不同人的故事,再加上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威胁,她最后还是没抗住,有很强烈的迫害妄想症,最终选择自杀,时年36岁。
在日军屠城期间,多亏了那二十几位外国英雄,在大部分人撤退南京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选择留下,并在日军反对下坚决划分安全区,拯救了二三十万中国难民。其中有身兼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和纳粹党在南京主要负责人的约翰·拉贝,他拯救了数十万中国人。南京唯一的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医院医护人员基本都逃离南京了,只剩下几个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的主任和院长明妮·魏特琳(又叫威廉明娜·魏特琳)。书中着重介绍了这三位,但做出贡献的远不止这几个人,只因这几个人付出更多、记录更详细而得以保留和叙述。
最后,这本书并不能成为史书,并没有完整的时间结构,张纯如是把能采集到的信息,罗列出来,并配备了一部分图片,参考各种日记笔记、图文报刊,以及对幸存者的采访,最后整理成书,试图尽可能的还原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和日本军队的罪行。不用评价书本身的好坏,这种能被世人记住的方式,就值得让人敬佩。南京大屠杀,每个中国人的痛。(实际上,在日军整个侵华进程中,遭屠杀的中国人合计约有1900万,南京大屠杀是最惨烈、最集中的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