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鸡飞狗跳,也有温馨美好,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在陪孩子的这一段旅程,快乐多一点,烦恼少一点呢?
于是在陪娃的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实践,整理了带娃36计分享给屏幕前的你,助力轻松带娃。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天,正在厨房洗碗,剩下最后一步清洗,这时正在旁边学“做饭”的二宝走过来,抱着腿,仰着头,做出抱的姿势。
排除饿了、渴了、拉了,想着再有两分钟就洗完了,顺手给她拿了个塑料饭勺,结果不要,就要抱。于是,开始哼唧,不管她,继续刷碗,开始哭,哭声越来越大,紧紧抱着我的腿使劲朝前推,让你没办法再洗,脱掉手套,陪她去客厅,她跑开去玩玩具。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天,正在厨房洗碗,剩下最后一步清洗,这时正在旁边学“做饭”的二宝走过来,抱着腿,仰着头,做出抱的姿势。
排除饿了、渴了、拉了,想着再有两分钟就洗完了,顺手给她拿了个塑料饭勺,结果不要,就要抱。于是,开始哼唧,不管她,继续刷碗,开始哭,哭声越来越大,紧紧抱着我的腿使劲朝前推,让你没办法再洗,脱掉手套,陪她去客厅,她跑开去玩玩具。
心里想着那点活儿,看她玩得好,我回到厨房,继续开始我的“工作”,刚准备动手,小家伙又过来了,重复刚才的动作…
心里突然一阵烦躁,就不能自己玩一会儿吗?咱们能不能互不干扰,各玩各的。
对了,共享空间。
于是,这次牵着她来到客厅,没有急着要走开,而是蹲下来和她一起码了会儿积木,玩拍手游戏,举高放下,又在客厅跑了一会儿,小家伙笑起来。大概二十多分钟,我再去洗碗的时候,她没有再来打扰了,自己玩自己的。
共享空间是什么呢?就是打造一个“和谐、互不干扰、各干各的事”的家庭氛围。
共享空间试验是年糕妈妈曾提过的,这个试验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先高投入陪伴,然后互不打扰。
孩子想要的无非是陪伴和关注,孩子一直缠着大人,就是因为他的需求一直没有满足。
孩子想找你玩儿,你说“妈妈在忙,要做饭、洗衣服、工作,你自己玩一会儿”,但孩子就是要黏着你,然后你越忙越烦,开始哄孩子,最后双方都不愉快。
就像你把蛋糕放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却一直让他先去喝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让他吃到蛋糕,然后他自己就会去喝水了。只有先满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满足你,这其实是一种互相尊重的默契。
想起我们家姐姐,睡前会和妹妹疯玩一阵,姐姐累了就拿起床头的书看,妹妹也有模有样拿起书,安静地坐在姐姐旁边,虽然书是倒着的,但丝毫不影响她的专注。
原来姐姐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共享空间”。
有了共享空间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那就是把玩的自由还给孩子,不要干涉。比如,孩子正在玩积木,家长却拿着拼图对孩子说“这个更好玩!”“要不要喝水?”“别把衣服弄脏了!”
这样做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尊重孩子玩的自由。
儿童心理学家科恩博士在游戏里讲过这个道理,如果大人在游戏区更多的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规则,孩子也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配合大人,遵守大人的规则。
不管你有多忙,有多少事情要做,先放下焦虑,专注的陪孩子玩一会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
这个时间不需要太久,哪怕只有5~10分钟,也会非常有效。家长越是不想花这点时间,后面需要消耗的精力就会越多,这就是典型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给予孩子关注和自由,获得亲子共享空间,用于爱人和其他家人身上,也可以获得亲密共享空间。
当妈不易,修行学习,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