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在最近几年比较广泛的传播,我们看到各个场合、各种读书会、各个城市都开始去介绍非暴力沟通,但是大多数人介绍到非暴力沟通,往往是依照着马歇尔在80年代初的那本书来介绍的。
其实非暴力沟通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一点。
在这时候呢我想先大概画一个时间轴,这个时间轴应该是从30年代一直画到现在。第一个时间点是30年代是马歇尔出生,然后是第二个点是在60年代,就是马歇尔大概在30多岁的时候,他读完了心理学的博士,他的老师是卡尔罗杰斯。他一直跟卡尔罗杰斯读完心理学博士之后,他觉得依然不能够完全回答他从小的一个疑问,她这个疑问就是说为什么有些人天生能够活出那样慈悲友善的状态,而有一些人却不断的活在内心的冲突和对外的暴戾之中,他带着这个疑问去读心理学博士,但读完之后呢他觉得好像解答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解答,所以马歇尔在博士毕业之后呢,他就去拜访那些真正的活出生命状态的人。然后他去研究各种各样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他也研究我们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的孔子啊庄子,尤其是他的倾听就是和我们中国的庄子来学会。
所以他最终在60年代就创立了非暴力沟通。他刚创立这门学问的时候总要起一个名字,就像啊我的名字叫王芳一样,其实这个名字也不能够代表我的全部,那是我父母在我刚出生的给我起的,其实也不能够涵盖我现在的职业。所以非暴力沟通其实它既不是一个沟通的技巧,又和甘地的非暴力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认为非暴力沟通就是说话不暴力,其实这个是有非常大的误解的。那为什么马歇尔把这个学问称为非暴力沟通的?按照马歇尔的话来说,一是因为那个时候60年代正是冷战最严重的时候,当时号称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马歇尔就借用了当地的这个非暴力这个词,就像我们许多名字都带有时代的印记一样。有很多人起名叫建国建军建党,所以他在60年代的时候,在那样的国际形势下,他就借用了非暴力这个词,又是因为这一门学问和语言有紧密的关系,这两个词加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名词叫非暴力沟通。
然后在接下来到了另外一个时间,马歇尔在80年代写了我们现在常看到的那本非暴力沟通的书籍,然后又再过了十几年的时候,马歇尔他在他的实践中说,其实这本书和非暴力沟通这个名字都不能够涵盖这门学问,它真实的含义应该叫做基于需要的意识。
所以大家可以看我发张图片,这才是非暴力沟通,他真正的意识的核心,就是无论人们做与不做某件事情,他都在试图满足某个内在的需要,所以这才是非暴力沟通真正的含义。
那理解了这一点对我们到底生活会有什么帮助?马歇尔强调说,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基于需要的意识,其实在不断在提醒我们,在我们所看到的日常的这些行为之下的冰山的底层,其实是有很多我们所未见的需要的!也是不断地来提醒我们把注意力放到那些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个需要上,正如我们看电影小王子说的,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看得到,所以非暴力沟通,他又称为爱的语言可以称为从心而发的语言,就是让我们不断的去觉察我们内心的需要!这个意识呢其实就是一种持续的觉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