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最大的兴趣点当然是来自其获得雨果奖的吸引。抱着对获奖文学巨大的好奇心,我翻开了《北京折叠》……不看不知道,一看,竟让人百感交集,不禁哑然。
《北京折叠》讲述了三种空间的人,以发生在拾荒者老刀身上的一系列故事为主线,看似是三种空间的折叠交换,实则是当今中国社会三种阶层的生活写真。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刀属于第三空间,他以分捡垃圾为生,同时,他还捡了一个弃婴,独自抚养着。秦天和依言是第二空间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像现在的你我一样,打拼在大城市里。葛大平是第一空间的,他出身农村,慢慢摸爬滚打终于跻身在第一空间之列。
故事以秦天花钱雇老刀送信展开,秦天是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喜欢上了年轻的女孩儿依言,但他不知道,依言已经有了未婚夫,而且是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他仍被蒙在鼓里,因此花钱雇老刀去送情书。但是,情书被依言拒收了,她还给了老刀一笔巨额封口费。后来老刀遇到第一空间的老葛,跟着老葛一起开会,目睹了第一空间的生活,顺便帮老葛去看望了他年迈的父母。最后老刀回到家里,看到房东和两个女房客因为暖气费在吵架,老刀把依言给他的钱给了房东制止了吵架,看着熟睡的孩子,疲惫的老刀想到他又得去上班了。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郝景芳,听到雨果奖,先入为主地以为这篇作品会是类似于《时间简史》一类的晦涩著作,但是当我细细品味它时,才感慨,郝景芳是如此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原来科幻小说可以如此接地气。诶呀!我过去对于科幻小说误会太深了。虽然网上对它的价值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就文章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而言,我们足以感受到作品的温度,足以感受到作者在当下社会所抱有的冷峻观察。
抛开雨果奖,一个青年作家,能够将笔触伸向社会最底层,伸向中国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足以令人感动。
阶级固化这个词,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事实,我们推翻了帝制,推翻了清王朝,却推不翻人心里的那道阶级墙。话又说回来,身处在第二、第三空间的大多数,谁又不是拼命的削尖了脑袋想往更高的阶层去爬呢?这个问题太深刻了,也太无奈了。但是,能有人站出来指出这个问题并能够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就这一点,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是值得我们鼓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