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西省晋国史话知罪春秋
晋国史话·第三辑(706)三家分晋其六:晋国宗室的最终覆灭

晋国史话·第三辑(706)三家分晋其六:晋国宗室的最终覆灭

作者: 逸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02:12 被阅读182次

    晋出公纪事


    正当赵、魏、韩三国在中原大地纵横捭阖挥斥方遒的时候,曾经在中原大地上谱写了壮丽诗篇的晋国的宗室,却渐渐被人遗忘了,乃至于他们后来的谱系都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首先发生混乱的是晋出公。按照《史记·晋世家》的说法,晋出公以公元前474年为元年,到十七年也即前558年时,因四卿私分范氏、中行氏邑而出奔齐国,并于次年去世,在位共十八年。《竹书纪年》支持其出奔的说法,但其去世的时间却是在二十三年,也即晋阳之战后的公元前452年。但根据《系年》的说法,二十三年才是其出奔的时间,且出奔的方向是楚国。也就是说出公的出亡,实际上是受赵、韩、魏三家的逼迫,跟那个背锅侠智瑶还真没什么关系。

    关于出公的继任者,《晋世家》的说法是晋昭公的曾孙骄,其谥号是哀公,其元年在晋阳之战的前一年,也即公元前456年。哀公在位共十八年,于前439年去世。但在六年表的一些注解中,又有人认为哀公实际上是骄的父亲忌,在位两年。而骄乃是懿公,在其父死后继位,共在位十七年,于公元前438年去世。

    这些说法已经很混乱了,到《今本竹书纪年》中,出公在位时间扩展到二十三年,懿公(晋朝因避司马懿名讳改为敬公),在位时间也扩展到二十二年,也即前430年去世。而按照《古本竹书纪年》倒推的时间算,其去世的时间又在前434年。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时间前后相差九年,让人完全理不清头绪。

    晋幽公纪事


    不管出公之后是哀公还是懿公,又或者是两者兼有,在此之后即位的,是幽公柳,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但在其具体的时间细节上,因为有之前的混乱,可以说也是一地鸡毛。一般来说,人们还是遵照《古本竹书纪年》的时间,以公元前433年为幽公纪元的起点。

    幽公在位的时候,三晋已经大成气候,将剩余的封邑已瓜分殆尽,公室所拥有的土地就剩下绛和曲沃两地了。三家对于公室的事情也完全不操心,幽公想要做什么事情,不敢召请三卿来朝,反而还得到三家的朝堂上去朝见。三晋也基本上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招牌,有什么事情总要拉上他出去,而幽公也只能任劳任怨,为三晋的扩张摇旗呐喊。

    幽公在位十八年,其去世时间的混乱在此就不再做罗列了,也按照《古本竹书纪年》将其确定为公元前416年。他去世的原因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晋世家》,说幽公昏聩,私生活很是不检点,常在国中奸淫妇女,闹得民怨沸腾。有一次他在夜间私自出城,结果就被盗贼杀害,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按照当时的记事传统,只要没有大夫参与就算是盗乱,因此可以认定是一场民变所致。而《竹书纪年》则载明是“晋夫人秦嬴贼幽公于高寝之上”,今本纪年记作大夫秦嬴,应该是传抄中出现的笔误。但两种说法都提到,幽公死后,魏文侯曾出兵平定晋乱,也就是说幽公死时晋国的确发生了一场骚乱,至于其具体的起因和经过就不得而知了。

    晋国晚期君主世系

    晋烈公纪事


    魏文侯定晋后,立幽公之子(又认为是其弟)烈公止为晋君。烈公在位期间,发生了三晋伐齐及三晋列为诸侯的重大事件,晋公室彻底丧失了法理上的宗主权威,但三晋似乎并没有彻底贬斥公室,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奉其为三晋名义上的精神领袖的。

    三晋真正与晋公室分道扬镳是在烈公二十二年,也即公元前394年。当时绛都发生了一件怪事:“国大风,昼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因为绛都来了一股昏天黑地的妖风,从早上刮到中午,结果第二年太子喜就出亡国外了。这个模棱两可的说法,让人感到很是匪夷所思,但如果结合其他的史实的话,似乎可以推断出这一年在晋国发生了一场战乱。

    首先是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恰好就在三晋伐楚的那五年空档期内。这件事发生后不久,韩、魏与楚国在榆关大战,赵国并未参与,赵、魏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三晋的联盟也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逐渐分崩离析的。第二个疑点是,根据学者的推测,晋烈公去世的时间就在这一年,其子晋孝公纪元的起点,与太子喜出奔的时间恰好吻合。而这场战乱究竟是以什么样的一种形式爆发的,对三晋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是一个不解之谜。

    晋孝公纪事

    公元前393年,晋孝公顷(颀)继位。孝公在位期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诸侯,齐康公被贬到海滨,不久后去世,吕氏在齐国的祭祀断绝,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按照《晋世家》的说法,晋孝公在位十七年,于公元前377年去世,其子静公俱酒接位。静公继位的第二年,晋国公室也紧步吕氏的后尘,跟着走向了覆灭。其时间点在公元前376年,也即韩国灭郑的前一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将公室土地一分为三,将静公废为庶人,公室断绝祭祀,晋国自此灭亡。

    既然如此,本书也就应该告一段落了,但不巧的是,《竹书纪年》又出来捣乱,说在前374年,也就是《晋世家》中晋宗覆灭后两年,有“晋桓公邑哀侯于郑”。其中的哀侯我们知道,是韩国君主韩哀侯,去年刚刚攻取新郑,灭掉了郑国。可这晋桓公又是何许人也?经过翻查之后发现,这晋桓公与《晋世家》中所说的晋孝公竟然是同一个人。那位本该入土为安的晋桓公,那个已经断绝祭祀的晋国公室,怎么就又突然以宗主的名义跑到新郑去,将郑国的土地封赏给了韩哀侯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历史资料,看看这位起死回生的晋桓公究竟活到了什么时候。翻查《晋世家》中关于晋孝公去世的记录会发现,书中载明这一年是齐威王继位的元年。而在《史记》的其他记录中,太史公很是笃信地认为,齐威王就是在公元前378年继位的。

    然而——现代的史家却很不客气地指出,太史公是误把齐威王出生的时间,当成了他即位改元的时间了。那么问题来了,齐威王又是什么时候继位的呢?我们再回到《竹书纪年》中,会发现其中给出的答案是:公元前357年。

    也就是说,齐威王元年的确切时间是公元前356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晋桓公(晋孝公)去世,其子晋静公俱酒即位。那位受封土地的韩哀侯,当年就被韩山坚(严遂)派来刺杀国相韩傀(侠累)的刺客聂政所杀,而晋孝公却依旧坚强地,又活了二十年。只是从此以后,晋公室的事迹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公室末世前的挣扎


    公元前369年,韩共侯与赵成侯将晋公室迁到屯留(山西长子县)。但迁居屯留的晋桓公却很不安分,他有着和慕容复一样的志向,总想着要复兴晋国,在公元前361年,偏居一隅的晋桓公,竟然悍然出兵攻打韩国,并夺取了泫氏(山西高平)城。

    是可忍孰不可忍!韩国虽然弱小常受人欺负,但也从未想过那个寄居在自家土地上的小小晋国公室,也敢骑在自己头上撒野了,这简直太欺负人了!韩国当即就兴兵报复,于三年后将晋君居住的屯留、长子等城邑全都要了回来,将自不量力的晋桓公赶出了韩国的地界,重新封到赵国的端氏(山西沁水县)。经过这么一闹,晋桓公总算是识趣了,在端氏战战兢兢地渡过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到桓公死后,他的儿子晋静公又故伎重演,于公元前351年,出兵夺取了临近端氏的玄武、濩泽两邑(山西阳城县附近)。正所谓不作就不会死,赵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对于这个衰败的公室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公元前349年,刚继位不久的赵肃侯毫不犹豫地就夺取了端氏,将无家可归的公室像踢皮球一样踢给了韩国。

    晋静公在去往韩国的路上,心中很是忐忑,但他总还是抱着一丝侥幸,总觉得晋国与韩国怎么说也是同宗亲戚,就算是韩国人再看自己不顺眼,好歹也得赏口饭吃吧?

    韩国人看到静公后真有些哭笑不得,但又不能说什么,只好又把屯留封给了晋君,好生供养着。晋静公看到这些安排,满以为自己还可以像父亲那样,尽管有可能会吃不上肉,但至少也能平平安安地了此残生。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韩国人对于晋公室这个累赘,早已失去了耐心。在静公徙居屯留后不久,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韩姬(玘)弑其君悼公。

    关于这个悼公是何人,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猜测可能就是晋静公,也有人认为另有其人。韩国人的确有杀掉静公的动机,一个到处惹事的公室,恐怕没有人还愿意奉养。对于战国七雄中最为孱弱的韩国来说,少供养一张吃饭的嘴,将更多的财富用在国家事务上,恐怕才是对宗族最负责任的态度。

    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江湖上再也没有晋国公室的传说,一个曾号令江湖数百年的辉煌霸主晋国,一个自西周初年建国,国祚绵延传承六百余年的古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晋国的历史,在这里,也画上了一个让人无限感想的——句号……

    《晋国史话》第三辑 / 逸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大江东去_024a:混乱的战国时代,与当前的国际形势何其相似,打了几千年,还是在玩老套路。
      • fbd66dc5cfe6:一声叹息

      本文标题:晋国史话·第三辑(706)三家分晋其六:晋国宗室的最终覆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i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