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
这真的不是网上段子所讲:练习10000小时,成为天才;
断章取义,贻害无穷。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这样子的:
中心思想:伯乐分解指导技能,激情点燃且能持续,允许犯错、改进一点的精深练习,不断重复,一万小时后,就能成为天才。
书摘梗概:
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通过医学解剖学的知识,着重强调髓鞘质的概念,通过统计学原理,讲事实,摆道理,验证髓鞘质的价值;他解释道人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通过不间断的深度练习,每次前近一点点,不断的重复,直到彻底掌握某一项技能,使其成为常识性动作,即加深髓鞘质的厚度,加快神经的回路养成,能够更快的调用这项技能。
书中内容涉及三大块:精深、激情、伯乐;简言之,练习不是盲目的练习,而是要有目的的、分解的、每次前进一小步的精深练习,但这个练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需要不间断的激情,需要连续的刺激,以便让精深练习连贯下去,以便达到天才的目的,而如何精深练习,练习到哪个部位,怎么练习,就需要有伯乐的指导和帮助,不一样的人适应于不一样的伯乐,但是成功的伯乐都有其相似之处,那就是步步为赢,实干踏实,而不是夸夸其谈随意逢迎。三大块,互为联系,不分先后,缺一不可,这就是一万小时的精华所在。
细节解读
关于精深:
设定一个稍稍超越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设定努力的目标靶。盲目受挫毫无帮助,只有不断实现目标才能突破原有水平。精深练习需要不断犯错,在不断改进错误的过程中,缓缓转化为技能。
技能学习三大秘技技能包括辨识重要组成元素,并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框架的能力,即组块化: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一个大组块,巨大的回路;尽可能把它分解城最基本的的组块;花时间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简单讲,就是整体吸收,看多了、炼多了、学多了,自然就会了;重点是技巧,即组块拆分,分解到极致,放慢练习,关注错误,提高精度(髓鞘质的本质就是精确),技能的形状和节奏。重复练习;常规练习越多越好,但是精深练习并非如此,只有处于最佳位置的精深练习才有效,否则会适得其反。尝试体会,精深练习是有目的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重复下去。
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会让你更聪明;停下、犹豫、犯错、并从中吸取教训,然后重复练习;而目的明确的练习能够将学习速度提高10倍,目标明确、重视错误,激情坚持;因为庞大的神经回路包裹上髓鞘质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技能线路锻炼的越多,使用就越自如;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增加髓鞘质的宽度和厚度,这样髓鞘质包括起来的神经纤维的绝缘部分就会更好,体现出来的对应的技能和反应速度就会越快;
犯错误不是可有可无的,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必须的:要想使技能回路达到最佳位置,就必须先找到次佳位置,你必须犯错误,并关注这些错误,你得慢慢地锻炼自己的回路,你还要持续开启那个回路以保持髓鞘质运作正常,毕竟,髓鞘质是活体组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年长者往往更具智慧,因为他们的神经回路已经完全被绝缘包裹,并且随时待命;他们能够在很多层面完成非常复杂的分析。
髓鞘质上一旦包括上神经回路,就无法去除,改变旧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复新动作养成新习惯。
精深练习的动力来自原始状态:时刻警惕、忍饥挨饿、目标明确、绝望挣扎的状态。这种天才的真正特长在于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精深练习,甚至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他们在练习。就像乔帮主在哈佛大学的演讲: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卡内基梅隆大学一位名叫David Banks统计学家写了一篇短文《人才的过剩问题》,大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人才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成集群出现。为什么?所有的解释最终都会归结于不能解释的解释:人才与生俱来;但是佛罗伦萨的工匠精神彻底否定了这不能解释的解释:以学徒制为基础,在师傅的指导下一点点的实干,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必然的结果,几十年专注于一个项目,怎么可能不成为精品。
人才突然从而天而降,人们产生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怀疑、崇拜与嫉妒。
关于激情
精深练习需要激情,而激情来自外部世界,当然也需要时间;
简单的推论:才能需要精深练习精深练习需要充分的能量某些信号会触发巨大能量的迸发;而激情却不遵守正常的规则,因为他就不是为遵守规则而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工作,为了完成给自己选择的任务提供能量。
那么激情迸发之后,如何维持?
人才温床需要更多的讯息支持这股激情,连续不断的,直到掌握技能。人才温床需要原始信号,更需要指向目标的信号闪动,维持激情燃烧。
只有通过努力,触手可及的激情动力源,才能实实在在的起到激励作用,如果怎样练习都无法进步,那就是在做重复的无意义的事情。
精深练习时,需要明确的鼓励,绝非是简单的敷衍,只有明确的鼓励,才能告诉练习者更进一步的动力。
美国KIPP(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学校系统:一个核心,考上大学,学生没有任何自由,走路、坐、啥时候拿东西、怎么回答问题、上厕所怎么洗手、用多少卫生纸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要再讽刺我们填鸭式教育了,全世界改变命运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关于伯乐
男爵拉姆计划,抢银行的标准化作业,就是告诉你具体怎么做,时间精确到秒,地图明确到1:10,行动一致,计划强烈。
伟大的教练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船长,也不是教士,他们的才华更像是农民:脚踏实地、严格自律拥有广泛而且深刻的知识框架,他们培养逐步提升的技能回路,却不掌握最终结果。因为队教练而言,学员仅仅是两颗幼苗,谁能判断哪一棵幼苗长得更高呢?
他们能做的,就是示范正确动作,模仿错误动作,再示范正确动作;即以错误为中心,计划周密,信息丰富。
何为伯乐:面对一位素昧平生的人,能够在一种充满未知、金钱和警惕的气氛中建立起两人之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挖掘对方的真实才能,这才能世人不了解,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早教光盘的无效是因为它们没有提供精深练习的机会,相反占用了精深练习神经回路的时间,孩子们大量时间都去看光盘了,哪有时间不断地重复改正自己的错误呢?
而丰田的Kaizen战略是持续改进战略的典范,可以理解为“企业精深练习”,没有庞大的计划和口号,就是一个个发现并改进小毛病的过程,从物业管理之上,任何一名员工一旦发现问题,都有权利暂停生产线,这听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一个人要首先克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自然倾向,个人困难,企业更加困难。丰田成功绝非平常事。
容忍接受错误和痛苦,并建立起更改他的回路。
反思与总结
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是不是会失去信心,毕竟犯错是对自己很大的否认,那么就是有人因为否认而坚持下去了的那一部分人,才会有他人意想不到的成功,而这些人就是作者所谓的天才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并非为大众所写了,而是为那一小部分所谓的天才之人写的。
另外,成功或者达到某个技能,为什么总想到要犯错,难道不犯错的,一帆风顺的练成技能,达到高度不好吗?只想着犯错,是不是就已经否认了一帆风顺的存在,或者已经限制迸发的那一起激情了呢?还是为成功之后炫耀那一份改错过程的艰辛?
改变旧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复新动作养成新习惯,这是对人性的巨大挑战,小孩子教育可以培养,对于成年人,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写字,成年人要养成新动作,的付出多少精力,就算勇于挑战,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何以坚持,但是一旦坚持下来,绝对会有巨大的收货。
而书中所提及的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出错就可能性命难保,那么又该如何通过犯错来掌握这件事的技巧呢?这个极端例子的价值在何处?既然犯错是精深练习的必经过程,那么命都没有了,还练习个锤子?但是目前,这样的工作或者技能存在吗?
而关于人才与生俱来。这是全世界都会面临的状态,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归结于天命,天命所归,世事无常,听着有道理,一下子就把人拉近虚无之中,不留痕迹无法验证,又能说服世人。
脂肪酸是合成髓鞘质的基石,因此,朋友们,好好爱你们的妻子吧,让她们用更多的母乳来培养更聪明的孩子。
通过精深练习,完成自己的套路和习惯,进而成为常识,随手拈来,就会在某一个领域快速占领优势,但是我们又一直在提倡打破惯性思维,要求创新,一方面要养成自己的套路,一方面又要打破自己的套路,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与创新相比,有自己的套路会让你首先更加迅捷,创新,是对自己的套路的持续改进而已。
人才要有广博知识矩阵,知识的矩阵式存在,才能更好的支撑技能的快速成长,而我们很难判断成功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更多。
我们古典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矩阵化越广博,以后的技能培养中就会越轻松,只是这知识的训练过程要真实正确,不然,后面改正它会付出百倍的努力,就像英语发音、或者汉语发音一样,一旦错过了时间,想在回头更改,能成,但是很困难。
首尾呼应
天才是后天通过精深练习习得的,即伯乐指导,分解组块,激情持续,勇于犯错,不断改进,循环往复,掌握技能,获得成功。
愿人人都能够真正理解何为10000小时。
愿人人都能成为天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