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理想的生活应该是这样子。
生活在喜欢的地方,有干净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芬芳的泥土,还有山野里空灵的风。
生活要接近土地,屋后有山,房前有水。家里有一个院子,院子不用太大,但是采光一定要好,院内种上一株“梦溪花”,我就在院里日日浇灌它,等着它开花长成梦溪花开。
房子最好自己设计,陈设要简单,屋子里除了书多余的东西尽量舍弃,等到我五十岁或许书也会删繁就简,只留下几本常看的书,别的都是不要的。
卧室不要太大,但能连着院子,有大的落地窗,窗帘是素白的,早上醒来能看见阳光隔着纱帘唱着晴天的歌谣,要是懒得晒被子了,就把被子搁在屋内还能晒见半边太阳。
院子里留一间房做成两面采光的阳光大厨房,在瓶瓶罐罐中间插上一瓶子鲜花摆在玻璃窗前,窗外种上父亲最爱的绿植,任它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肆意欢歌。每一个在厨房煮豆浆的早晨,似乎都能听见豆浆和着阳光噼噼啪啪跳跃的声音,一口豆浆喝下去,新的一天便开始了。
如果可以,门前能有一条溪水。春有柳絮纷飞,夏有马蹄声声,秋有柿红如霜,冬有薄暮晨光。在一个阳光爬满半山的早晨,能一团喜气的溜出家门,顺着溪水往上走,然后拐进一条小巷子看看清晨的街道,大清早送牛奶的老人,早点摊正冒着热气,阳光透过屋檐漏下束束微光。
春天去远行,青山白云间绿水掩映着春的笑容,寒冬漫不住樱花盛开的灿漫,青石路上的马蹄印千年就在恍然间,我在它的年轮中画船听雨眠。
理想生活是有爱的,生活有可期的爱人,一起养育一个孩子。等孩子大些开始教他做饭,让他明白今后无论走多远,饭要靠自己才能吃好。再养一只大狗,一家人吃完晚饭带着狗去河边散步,孩子在前边奔跑,狗儿在后面跟着,身边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旷野,我们就在原野里一直朝前走着。
理想的生活是有趣的。不要太多朋友,只需三五好友即可,寒冬天在一起围炉煮茶,心情好时一起跑去隔壁火锅店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想去远行时偶尔任性,抛开家中伴侣几个好友一商量就出发了,边走边在路上给先生发信息:这几日不回来了,请照顾好家。只是这种事情是不能常有的,且还需有一个宠爱包容妻子小脾气的丈夫,偶尔出逃,尽兴回归。
理想生活要有远行,能与爱人跋山涉水去看一场雪、不远千里去吃一顿巷子里的老火锅、听一次春天的花开、看一场冬天的流星,还能为细小的生命感动着。老了和先生在院子里的花树下诉说着一生,还能清楚的记得那日长途跋涉的艰难,与看见那年第一场雪时的惊喜,好似一切都还似昨天。
大多数时候是喜欢一个人的,一个人看书、写字、弹琴、画画,无论怎样都是好的,以热爱供养生活可低岁月漫长。删繁就简后剩下的器物也都是自己喜欢的,烹饪的器皿是各地旅行淘来的,每次做饭随便拿起一个碗盘都有一个故事。
为此,结婚时专门定制了喜碗,说是喜碗其实就是一对白陶粗碗,画了云南瓦当上镌刻的喜字图案,底下写了“张”、“杨”二字。从此这一对碗就有了主人,虽与老张相隔千里,每次吃饭都觉也是有人陪的。老张虽转辗了多次工地,但吃饭的碗也总不忘拿着。我们便调侃这一对碗,远比结婚对戒多了几许实用。
再则就是插花的器皿,对粗陶有着天然的喜爱,盘啊碗啊盆啊都恨不得全换成陶器,总觉得那份不到瓷的火候是刚刚好的。故而家乡的黑陶、建水紫陶、各地的陶器都让人着迷。每去一个地方我都爱买碗与花器,但每次只带一两个,所以家里的碗都是不能配套的,花瓶也是零零碎碎的、就只想稀罕那一两个。
最怕的是母亲一来新家,看家中没有几套成碗,第二天碗柜里便多了许多超市买来的瓷碗,我就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用可惜,用了又觉少了几许乐趣,遇到老人家心情好的时候赶紧说:“家中器皿可不能再买了,我要一个将它们淘回来呢。”
理想的生活要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到老了还能写字、画画、弹琴,一生学习,给学生讲课。满头白发时还能葆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穿棉麻裙子在院子里给花花草草浇水,也还能穿绣花鞋在河边走很远的路,然后拐进巷子里吃一碗清晨的稀豆粉饵丝。
理想的生活也是认真活在当下的日常。亦舒在《理想生活》里写道:“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须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这也是最普通的日常,一屋两人,三餐四季,丰衣足食。
寻常日子里能发现事物的美好,路过花店时买几枝几块钱的花,往家里一插也是赏心悦目的一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能给周围和陌生人带去一些温暖,回家路上看见一朵好看的白云,忍不住夸赞云朵好看,夕阳美丽。
怎样都是好的,把日子过成我想要的一天,就是我的理想生活。
活动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ca285796cf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