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长番
(自媒体人,资深电商运营,公众号、百家号、大鱼号、看点号作者,公号:醉长番)
2018年,似乎P2P网贷平台倒闭的速度尤其迅速。最近几个月,平均每个月倒闭近两百家。这真的是一个很疯狂的数字,不过好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因为最近两三年内,几乎每个月都会知道有大型网贷平台跑路的消息。
与P2P网贷平台倒闭数量成正比的,我们同样也发现一个让人心慌的事情:为什么P2P网贷平台这么多?为什么不断侵害投资人利益的网贷平台,又总是受到市场的追捧?作为行外人士,我们关心的,不是P2P网贷平台的倒闭,而是P2P网贷行业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笔者以外行人士对P2P网贷观察到的现象,试图与大家一起,来认识网贷。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831/f31c2b5d3ec67bad.jpg)
1、网贷本源
P2P网贷的兴起,在2008年开始,是基于互联网而设置的创新型民间借贷。P2P的概念,其实借鉴于彼时正在发展的电商C2C的概念,意思是点对点,个人对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链接出借个人与借款人,促进网络借贷。
在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缘故,活跃在民间的民间借贷,因温州地区形成巨大的问题,三角债、私人融资、非法集资等诸多问题,造成大量人员跑路,民间借贷监管力度加大,政策收紧,从而波及到全国范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P2P网贷应运而生。比如,红岭创投、拍拍贷,曾经一度广为人知,成为一时的创新翘楚,深受媒体关注。
红岭创投、拍拍贷声名鹊起,自然引来大量的效仿者。从深圳到上海,再到全国。从网民间的借贷,再发展到行业性的投融资,一时间可谓是繁花似锦,让人看得眼花。
不过,由于彼时互联网还在发展中,借鉴于电商模式的P2P网贷,也染上了电商模式的刷单弊病。
互联网行业,又是金融行业,这就已经是跨界了。而跨界,往往意味着游离于法律监管的范围。刷单,仅仅是其中一项投资者无法看清的事情。对于业内人来说,或者对于希望从其中获利的人来说,刷单,也就是虚假标。
因为P2P网贷同时也借鉴于信用等级的玩法,所以,一个新的“投资人”或者“借款人”,首先要做的,不是从平台上借到钱,而是要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从最基本的1000元额度,循环往复地刷到上万、几十万。
这样的玩法,很容易产生大量的问题。首先,很多人的钱财,在循环流转的资金流中,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手续费;其次,这种做法,必然会产生资金池。因为流转几次后,其实已经分不清资金的来源与流向了;再其次,当有恶意用户再达到高信用额度后,体现出来花销,虚拟的资金池,往往就会难以兑现。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平台方实际无法保证每一笔借口标的真实性。甚至产生大量的自融借款标。
而这些借款标,往往用于房地产、股市债券、影视等诸多投资,甚至于用户管理层的个人挥霍无度的花销。
这些问题在2008年以后,不断有规模高达上百亿规模的问题平台,频频出现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跑路的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831/bd5bbb2a26522683.jpg)
2、P2P网贷的进化
应该是从2010年开始,受益于移动互联网与电商的发展,P2P网贷依然开始进化成让人炙手可热的行当。重要的是,P2P网贷不再是没有任何合法名分的行业,而是开始拥有了合法化的身份。相对应的,是支付牌照与互联网金融牌照制度的建立。
正是因为如此,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入局互联网金融。还不仅仅如此。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公司,背后都必然拖着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而全国各地,每一天似乎都有同类公司诞生。
互联网金融彼时承担的功能,是刺激市场消费,盘活资金流通。在互金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消费,更加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因为只要上网的人,无一不知道蚂蚁花呗与京东白条,能够透支消费。
仅仅是一夜之间,互金公司的数量,就已经不是普通民众所能数得清楚的了。
而这些互金公司,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通过微信拉开投资理财,号称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50%以上;有的鼓励用户用互金公司的钱财透支消费;有的建了APP,用大额补贴力度,圈来大量用户,烧钱几十亿,就是希望用户之间直接借贷;有的甚至走入了校园,将魔掌收入了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
甚至到现在,衍生出大量的套路贷。甚至衍生出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传销与诈骗。
一眼看过去,似乎是群魔乱舞。而这乱象造成的结果,是大量的人因非法网络信贷,而造成深陷还款泥淖,甚至不断有人因此而自杀轻生。有大量的女性学生,被裸条套牢,成为了违法犯罪份子手里的提线木偶与摇钱树。也有大量的人借款不过万,却要还款几百万。
当然,与P2P网贷、互联网金融配套而衍生的非法催债行业,也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社会大众的神经。
我们所能看到的,其实都仅是互联网金融的冰山一角,仅仅是浮现于表面的极端案例。
其实说穿了,互金的问题,P2P网贷的问题,并非是一句行业自律就能解决的。人心的贪婪,与生活的艰难,两者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的火花,谁也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灾难,也不知道会造成多少社会矛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831/1c28fb85309cd0ac.jpg)
3、逐羊效应
对于P2P网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的描述,本文一定只能是浅尝辄止。因为如果真要研究,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是可以形成汗牛充栋的金融、互联网、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门类。
但是,我们却可以从浅表层面,来粗略分析,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本人总结为逐羊效应。
一般来说,这当然是因为经济与金融环境,给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但如果硬要用经济规律来看待,似乎又不怎么解释的通。无论一个市场多么庞大,其实总归是无法容纳太过的经营者的。
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在全民电商之外,更加看到了一个几乎全民互金的一个状况。理性的市场,虽然也一直会有行业追随者,但规模一定不会庞大到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数得清楚的规模。就如同犹太人做生意,往往会避开同质化竞争,加油站附近不会再有人建加油站,而是会减餐馆、旅馆等配套设施,从而形成理想的商圈与商业链条。
而国情确是,我们总是对某个赚钱的行业,蜂拥而上。因为P2P网贷、互金这个行当,几乎一本万利,甚至可以空手套白狼。大家所能看到的,是一群嗷嗷待哺的绵羊。绵羊虽然饿得瘦成不成样子,到终归还是有几两肉的,更何况架不住中国的绵羊,有十几亿之多。
更重要的是,这群绵羊由于饥渴了,已经分不清了现实的状况,如同病急乱投医,抓到一个机会,就以为是救命稻草,就是没有想过,这其实有可能是猎人的陷进。
而互金、P2P网贷平台运营方需要做的,其实不过是让他们所能看到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庞大。
至于绵羊们会承担什么后果,从来不会有人考虑。
有意思的,成为猎人眼中绵羊的人们,却总是以为猎人是绵羊,希望从绵羊身上薅几把羊毛。但是,却总是薅着薅着,就掉进了陷进,被P2P网贷套进去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平台或清算,或倒闭,或干脆就玩人间消失,而跑路的人除了几个倒霉蛋,实际上更多人,此后从来就不会被找出来过。
当然也还是有人实实在在从P2P网贷受益过的。总会有那么几只绵羊,成为了猎人手里的榜样,用来诱惑更多的绵羊。又或者是由于他们还不至于丧失了基本判断,所以并没有深陷其中,能在关键时刻,将自己救出苦海。
但更多的绵羊们,却从此暗无天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831/95bd345b14b450c3.jpg)
4、后记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国情,当然是在一天比一天进步、完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其中,也产生了太多太多的问题,有太多的人深受其害。这源于我们自己错误的判断与选择,也源于这个社会的套路太深。
我无意于花近三千字的篇幅,来诋毁一个行业。只是这个行业,现在太过混乱,也有太多的此类公司,几乎不会有任何底线。能够合法经营的,其实不到万分之一,而且很清楚明白,作为一般的消费者,其实没有任何权力,要求他们有一丝一毫的改进。而自律,其实不过是一句空话。
没有人不会用绵羊填充自己的肚皮,也没有人会放弃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否则,就不会争先恐后地进均P2P网贷、互金行业。
但其实说白了,这不过是将传统的民间信贷搬上了网络,而现在的类似公司,其实也并没有比古时那些放高利贷的更加宽容、善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要研究P2P网贷的发展史,其实只要研究下古时的高利贷历史,就一目了然。
逐羊效应之下,其实普通人永远是那只绵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