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丧的人,他说他不想做什么,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他知道这样不好,但不知道做什么。
针对他这个现象,有个理论叫做行为激活理论,说的是,人进行积极行为,积极性行为的后果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就是让行为人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能为后续的积极行为注入动力,使得行为人更愿意采取积极的行动,进入良性循环。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想必丧的人也能理解这个道理,但是丧者真会听这种话吗?
丧者会说,我也想要去进行积极行为,但是我就是什么也不想做......问题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但从中,你看清了,为什么丧者无法从恶性循环中抽离出来:就是因为他太教条主义的只会听从“想法”去做事。
因为什么也不想做,所以情绪体验糟糕,心境抑郁;因为心境抑郁,于是更加什么也不想做。
所以,当你依然按照“什么也不想做”的逻辑作为指导,那么你能够得到的就只能再一次强化原有的循环。
为什么一定要听“想法”的呢?你明明知道这种状态已经很不好了。
就像是一个生存条件恶劣的体制环境,你用这个体制之内的逻辑去做事,那么你所做的事情就不是在巅峰这个体制,而是在加强体制本身。
你想要成为破局者,使用的就只能是体制之外的思想和逻辑。
我不要你觉得,然后怎样怎样,我只要你先去做,做完再来说怎样怎样。
遵从想法,再有行动,那么这样的行动,其实强化的是原来的系统,一个以原有想法作为指导思想的系统。
先行动去做体验派,反过来人的想法就能够获得改变-----当你产生了新的想法,与原来不同的想法,你就已经从原有的循环中走出来了。
本质上,其实是在做争夺人的头脑主导思想的战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