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69c6e066099287a3.jpg)
25 我不知道作为父亲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怎么办?
平时是“完整的自己”,生气的时候要学会“雷转晴”。
有的爸爸工作繁忙,只能偶尔在周日和孩子一起玩,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爸爸是不是真的觉得有意思,是不是真的喜欢。有人正和孩子一起玩着,却被孩子问:“爸爸,你真的觉得好玩吗?反正我觉得没什么意思……”说不定啊,其实是孩子关心着爸爸,陪大人玩呢。
也有的孩子到了中学生的年纪,会说:“再也不想跟爸爸玩了。” 用头脑琢磨着“必须陪孩子玩”,因此不得不做“家庭服务”,孩子可受不了。
家庭不需要你做什么服务,觉得有趣就一起玩,觉得没意思就不玩了也没关系。说什么“我今天和孩子玩了几小时”,变成单纯地计算数字,可就不妙了。
而有些爸爸没有特意和孩子一起玩,也能跟孩子相处得很好。爸爸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虽然没有和孩子玩耍,但孩子也许正在一边看着老爹专注的样子呢。
不要想什么“家庭服务”,最重要的是父亲能自然地把完整的自己展现出来。这样的父亲很有自信,因此孩子即便稍微有些失败,也不会发脾气。
其实孩子对父亲的事是很好奇的。有意思的是,如果对方能在自己面前完全展现自我,那么就算对方出现些许失败,我们也会想“哎,没事的”。但对于没能向孩子展现完整自我的父亲来说,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起来,就很棘手了,甚至像是革命一样。
孩子问:“爸爸怎么想?”结果父亲答道:“嗯……是啊,那大家都怎么想呢?”这相当于“砰”地给了孩子一拳,让孩子很失望。
孩子其实很想知道“完整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这种时刻,很多人会借着“必须尊重孩子的想法”来逃避这个问题。但是所谓民主,应当是“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所以,不只是孩子的自由意志,父母的自由意志也必须尊重。从没听说过为了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而父母要压抑忍耐的民主。曾经有位父亲对我说:“现在是民主的时代了,所以我按照孩子的想法行事。”而我回答道:“那根本不是什么民主,被民主隔离了的人就是你。”这位父亲完全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没有做“完整的父亲”。 如果孩子在外面疯不回家,搞得母亲躲起来偷偷哭,就应该直说出来:“我不知道你在外面玩得多开心,但你妈却因为你伤心地偷偷哭。”这样孩子可能就会说:“你话说得好听,你不也自顾自地工作吗?”然后问题就变成了父亲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进而成了全家人一起的讨论。这种时候,父亲认真地讲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一个人如果不能展现完全的自我,那么生气的时候也怎么都没法释怀,把自己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总是表现出一副不顺心的样子,遇见什么事都啰啰唆唆地发牢骚,就像是隐约发出轰隆的声音却总也落不下来的雷似的。等到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周围人也只会觉得“反正也不可能真的打雷”。但真正的雷可不是这样的,虽然“轰”的一声很吓人,可打完雷之后就是晴天了。雷转晴,这可是很重要的。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里,基本不是父亲“打雷”。虽然有“雷暴老爹”的说法,但基本上都不是指父亲。过去,父亲忙着在地里干活,负责对孩子“轰”的一声“打雷”的是家里的爷爷,或是邻居家的大叔。像这样,总有人扮演“雷暴老爹”的角色,就很好地分担了管教孩子的工作。 如果父亲冷不丁地扔出一句话,并且孩子真能听进去的话,孩子会高兴地感叹:“第一次见到你这样的老爸!”
当然了,教育这件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就算是棒球也有九局比赛呢,而且有时还会有延长局。所以不用想着一次就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边失败边前进吧!
我的回答和思考:做真实的人远胜于花拳绣腿一样的技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亲子沟通也一样。想孩子正常成长,家长首先要正常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