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12〉

读《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12〉

作者: 衣者郭郭 | 来源:发表于2023-01-18 00:06 被阅读0次

    读《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12〉

    衣者郭郭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敢:冒昧之词,用于表敬。【译文】

    ①子路请教如何服侍鬼神。孔子说:“没有办法服侍活人,怎么有办法服侍死人?”

    子路又问:“胆敢请教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没有了解生的道理,怎么会了解死的道理?”傅佩荣《人能弘道》)

    ②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百度)

    【评析】

    本章所记孔子言论,主要表达的是他对现实、理性和实用的重视。

    子路问鬼神生死之事,孔子的回答则举重若轻,巧妙地将鬼神与生死等空而大,以及玄远幽冥的问题转移到了人生人世上。孔子的这个态度,使儒家学说最终形成了实用理性的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而中国文化则把目光盯在现实人生上,着力追求社会安定,强调人生幸福。

    对于鬼神和生死等问题,孔子一向持存而不论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大概有如下原因:

    首先,鬼神等虚幻之事本就难以说明。鬼神观念起源于远古万物有灵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因鬼神乃是幽冥之事,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进行实践性研究,更无法彻底讲明。所以,对这些不确定的东西,既无法确实肯定,也不能彻底否定,存而不论无疑是最科学的态度。

    另外,儒家学说本就是一门重视现实,关注现世今生的理性学说。儒学讲究仁、礼,重点在于修身养性,调节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本质上说,儒家学说是积极入世的。对这些与现实人生关系较为疏远的鬼神之事,孔子并不把它列为研究的重点,所以也不把话题往这方面引导。

    死亡的问题也与鬼神问题类似,所以,夫子也秉持相同的态度。孔子和儒家真正关注的是现实人生,是世俗的成功与快乐。在孔子眼里,研究人,研究人性,研究人际关系,研究人与家国的关系,研究社会和谐稳定等现实问题,都要比研究鬼神与死亡迫切和重要得多。同时,这些问题,也有足够多的现实事例,完全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之中总结出相关的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世人,引导社会,造就一个人人安乐的大同社会。正是孔子的这一态度,造就了中国文化重视现实、不谈神鬼等虚妄之事的重要传统。

    孔子注重现实,回避鬼神死亡之事的观念,对我们有着重要启迪。鬼神死亡之事,固然可以为现实世界的人们提供某种精神寄托,乃至提供心灵向导,但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帮助现实世界的人们获得安慰和某种精神归宿,是为了现实人类的幸福。与其这样绕一个大弯子,还不如学习孔子,把目光、精力和思想直接投射到现实社会。通过研究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找出人类社会不合理、不公平问题的症结所在,思索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总结人类历史上相关的经验教训,提出前瞻性的思路,引领人们走向现实的成功,倡导世人享受现实的快乐。这也许俗了点,但是俗得有意义,也有价值。

    这里再说明一下,对神灵与死亡,孔子并不是持排斥态度,也没有说它毫无意义,只是面对相关问题存而不论。(摘自百度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mx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