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18101/2b1324137a7badb7.jpg)
五点起床读书。第270篇《你的爱属于哪一种“体制”》。《纽约时报》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你属于哪个浪漫体制”。在分析了俄罗斯人和美国人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后,布鲁克斯得出了下面的观点:
俄罗斯人认为爱情是上天注定的,所有的事都要为爱情让步,属于“命运体制”,简单说就是“爱情至上”;美国人则特别“讲究”,要反复权衡比较,属于“选择体制”,简单说就是“权衡利弊”。
当然这还没有结束,万维钢老师在看完这篇文章后,结合中国家长们对子女择偶的要求,比如身高、学历、收入、家庭,等等,提出了一个“指标体制”,简单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这三种体制好不好,可能都不够好。要么太草率,要么太功利,要么太现实。那到底哪一种爱情比较好呢?布鲁克斯通过观察那些能够携手走过半辈子,婚姻比较幸福的夫妻,发现他们往往都归属于这三种之外的另一种,那便是“契约体制”,简单说就是“履行承诺”。
契约体制中,婚姻是有一定的偶然性,有可能遇到的是一个怦然心动的人,也有可能遇到的是刚好凑巧的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如何能够把婚姻维持下去。也就是说,从婚姻契约建立以后,两个人都要把“我们”放在优先于一切的角度去考虑。两个人的共识排在第一位,对方排在第二位,而自己要放在最后。
有人会说,不是要独立之人格吗?但这在婚姻中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契约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共识,比如照顾孩子。当然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目标,那就是“让自己值得爱”。为什么呢?因为结婚以后的人不会首先考虑自己,也就没有那么自私,在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以后,自己也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更值得爱的人。
最后这样一个观点浮出水面,不是好男人都是别人家的,而是成了家才变成了好男人。膨胀的男士需要清醒一下,你看,变好这功劳,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女士。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