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这个话题,容易让人陷入并陶醉于二元对待中。
比如,看到权威对自我的约束钳制,从而强调独立。注意:这个与“权威”相对的“自我”与“独立”,很可能只是对权威的逆反与自卫,是对“自我”的强化、固化,是内在执着、内在权威,人很容易陶醉其中,获得一种隐秘的正义感。
举个具体例子,一个人在工作中面对强势权威的上司,感觉委屈挤压痛苦,从而强化了作为受害者的自我意识。但他回到家很可能找茬儿,立即把那股愤怒释放到孩子身上。所以,在二元对待中形成、强化的自我、独立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内在权威,需要省察。
###
Truth is a pathless land,一般翻译成“真理是无路可达的王国”。为何否定路径、方法、体系?
Truth不一定非理解成真理,因为真理这两个字已经被各种宗教、政治团体组织政党……赋予了庞杂的内涵,其共同点是超越而遥远,近似于或等同于彼岸、天国、开悟、上帝、神……如果这样理解truth,那就永远是无尽的奋进追逐。克口中的Truth不是这些,而是生活的真实、真相、实相(这个词也被佛教赋予了形上色彩)、真、究竟真……不在天边、不在来世、不在山林、不在寺院教堂、不在上师的体系、不在打坐念咒……而就近在周围,就在当下的寻常日子里,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时时刻刻的觉知中。
翻字典,land可以是土地、领域、国土、境界……翻译成“王国”,已经暗示着一个遥远的、具体的存在了;去哪个国家,不需要路径呢?陆地、海洋、天空……总需路径。这就是“文字障”,我们能不能摆脱这些文字障?truth,真,不是一个未来的、遥远的王国、国土、土地,一定要用汉语词汇表述的话,或许可用“境界”,略好。这个境界,不在远处和未来,而就在我的周围、我的心间,就在当下时时刻刻的寻常日子里。当我执着于道路、路径、体系时,已经假设truth、land在远方、在彼岸、在未来了,那已经坠入对立与分裂了。
所以克说Truth is a pathless land,真,是无路可达的境界。其实,境界一词也不行,毕竟还有“界”做限制。
庶几得之……
###
@舍得 用的“无为”二字,让我想起克口中的passive awareness(可译为无为觉知),passive或negative与道家的无为,与佛家的“遮”非常接近。其实道家、佛家的无、空等究竟处,与克是接近的,喜欢道佛禅的人可能相对容易进入克。但宗教是为追逐“究竟”而构建的概念、法门、戒律、修持……的不究竟体系,信徒们恰恰容易陷入体系而远离究竟,所以宗教信徒反而难以进入克。必须放下一切体系特别是宗教体系的障碍,方可能真正获得心灵自由,进入究竟真。
2020-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