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营变化
1、由百货企业向商业地产转变,15年左右购物中心开始开业率持续下滑,整体行业预期下降,主要是因为商业地产存量和开发量并存、购物中心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需求和体验更加多样化,使品牌招商带来的增益逐渐减弱。数据化运营与营销、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趋势、完善“场”的体验化管理,提升实体商业物理空间效率,占领消费者心智并满足需求,引导消费者建立更时尚更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2、营销:比“销”更重要的是“营”,对消费者的维护和管理,客户第一。
3、人类社会发展本质上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认知革命。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于现阶段谁拥有的多,而在于能不断的探索与建立新的认知。
二、运营评价指标
1、资产评估规则:租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让商业物业不断保值升值,
a、企业总估值=P/E(市盈率)*企业净利润
b、商业物业估值=回报年限*年租金
回报年限10年-年回报率10%、回报年限12年-年回报率8.3%、回报年限15年-年回报率6.7%、回报年限20年-年回报率5%;行业平均标准:回报年限12-15年,年回报率6.5%-8%。
2、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单位销售坪率:完整年度每平米销售额(套内面积)、VIP销售占比:VIP卡顾客的销售额/总销售额、租金:实际面积(套内面积)、租金销售比:租金在销售额中所占百分比、日均客流量:每月平均的一天顾客数量、满铺率:出租铺位面积/全部商业面积、收缴率:实际收取租金金额/合同应收金额、推广费:按实际面积收取的每平方商业推广费金额;
3、满铺率要保持一定的可调控,100%不一定健康
三、数据分析
穿越现象背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货场
二八原则
标品与非标品的线上线下同步化
量变、质变、核变
货:商品指标(货龄、售罄率、折扣、动销率、缺货)、结构指标(正价销售占比、品类结构占比、价位段畅销品占比)、畅滞销指标(畅销品库存占比、滞销品销售占比、退货率)
人:员工(销售指标、管理指标、服务指标)、顾客-社群(客单价、件单价、连带率、平均逗留时间、会员顾客)
场:动线、空间舒适度、五感
2、管理指标:顾客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排名)、财务(营业额、零售额、经营利润、应收账款)、市场运营(面积出租率、平均租金水平、客流量)
其他:品控、竞品对标、团队、EHS
销售与实际预期差距:客流量(品牌/客群、媒体投放、PR活动、SP活动、商户活动、节日效应、客关维护)、消费笔数(商户活动、SP活动、客关维护、店面管理)、客单价(SP活动、品牌组合、客群、商户活动)
NPI(物业净收入)首年3%-5%,5年之后成熟期7%,7-8年之后稳定发展期8%-9%;
3、数据来源
消费者
从前台、中台到后台:数据采集层、数据加工层、核心数据库、数据应用层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CRM、WIFI热点、客流、车牌扫描、线上数据
数据加工层(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清洗、标准化、结构化、标签化
核心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心):线上线下消费标签、电商交易标签、搜索标签
数据应用层:商业智能BI、个性化营销、数据挖掘
商户
如何控制飞单:合同约定、商家纳税水平、商家发票监控、观察销售完成度,多平台支付情况
4、经营指标
一表一线一柱一图
租售比(经营健康情况):小于20%-商家完成较为健康、40%-60%-商家经营状况出现明显问题、大于90%-招商调整
坪效(最直观业绩反映):周坪效环比,周坪效达到400-良好
提袋率:提袋率和客流量关联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