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记得,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常常被老师和家长教育,长大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那时的我们,似乎有一个朦胧的理想,比如成为老师、医生或是科学家。然而,随着年纪的长大,模糊的理想依旧模糊,出了社会,生存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首要目标,至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恐怕早已忘却。
据说哈佛大学有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显示,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短期的目标,占60%的人群目标模糊,而27%的人群没有目标。
可能大家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上面这个调查案例, 之所以流传甚广,我想是因为这个结论大家比较认同吧,那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少部人有清楚的目标,而真正拥有长期清楚目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可见,想清楚目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人生的长远目标。
那么如何找到目标呢,周岭在课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确立模式:“选择一个可积累的,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目标”,这样可以大概率地提高自己做成一件事的概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可积累的长期价值。
比如说,一个大厨只靠每天烧菜来换取薪酬,这就是不可积累的,因为停止烧菜,收入就没有了。但是,如果大厨能够研发一些新品或独特秘方,就可以将这些厨艺拿去入股,或是网络传授,这种就是属于可积累的事情。这样,他的新厨艺可以无限复制,就是他不再烧菜,一样也会有持续的收入。
这个长期可积累,也仅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在思考究竟应该把什么事情当成自己的目标时,我想仍然需要更清晰具体地指导。
周岭在他的公众号文章《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文中也讲了很多,同时他推荐了《美好人生运营指南》这本书中的观点,我也觉得很具体。作者一稼,听说也是人生开挂的人物,其中关于如何寻找使命,她提出了六个问题启发思考:
1、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2、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3、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4、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5、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6、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以上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并不一定好回答。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不断的问自己以上这些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晰自己想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做什么事情最有潜力,最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此刻,我仿佛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所谓人生目标,就是那件值得你一生愿意去做的事情,而人生的意义,就是那件值得你一生愿意去做的事情带给他人与社会的价值,这个价值越大,你的人生意义就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