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他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天才?或仅仅是个文字匠人?问题在他脑海中徘徊了很久,最后成为邮件发送给我。
我不是一个作家,对作品有一定鉴赏眼光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大概是因为期望通过阅读、写作让我对人性有更多的理解,也一直秉持诚实善良的性格,所以有幸能让这个朋友挑选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10a362dd8051cb9f.jpg)
动机是什么?“问我的能力发展,却非要我回答初心?”也许你会迟疑。
坦率讲,过去我也认为天才都如王勃、骆宾王,具有不朽光芒,年少时就出语惊人,随时造就一篇千古文章。后来发现,天才并非天生,大多是慢慢造就培养。
当然,如果十四岁就考上清华、北大除外,斯坦福、哈佛更好,这样你会拥有自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问他的演员:“你热爱的是你自己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自己?”
你必须同样考察一下自己的动机:为什么写作?写作带给你快乐还是忧伤?想清楚你能持续多久,你每天能够付出多少时间,然后在确定你的发展。
作家必须以写作为生,相信所写的东西,如果像蜻蜓点水一样努力,还是算了吧?是天才或者匠人,并不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b64e89defebedc04.jpg)
可懂得套路?看了大量的故事以后,会发现故事有一定套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浓缩为主人公挑战不可能,最后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这就是人的命运。
罗伯特麦基提到:
经典设计是指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构建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通过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里面,到达一个表现绝对、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
他认为这是大情节,然后还有小情节和反情节。小情节具体就是规模叙事的细节更加具体,反情节就是企图跳脱正轨的思考和叙述。在他看来,大情节就是日常主要食物,而小情节和反情节则是点缀。
好莱坞的电影,几乎所有上座作品都是大情节,少数是小情节,因为要迎合大众。有人会说,《百年孤独》《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并没有迎合啊?坦率讲,个人看来如果将其搬上银幕,比较难收回投资。
如果是阳春白雪,就不要想着大受欢迎。如葛优虽然比陈道明长得稍微逊色,受欢迎程度大不相同,因为通俗。
看书不超过四五百本,很难掌握经典叙事技巧,想超越普通作品,也很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5df61ed77053923e.jpg)
那些是天才?罗伯特·麦基在《故事》认为:
所有作家,都必须明白故事和生活的关系: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生活诗人、一个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事件、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梦想和现实转化为一首诗,一首以事件而不是语言作为韵律的诗。
在罗伯特·麦基看来除了知觉力和想象力是创作的先决条件以外,还有两种超凡基本天才是写作者必备的。
第一是文学天才,能够创造性将语言转化为一种更具有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世界并捕捉人性的声音。第二是故事天才,创造性将生活本身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加明确、更有意味的体验。它搜寻出我们日常时光的内在特质,将其重新构建成为一个比生活更加丰富的故事。
多数人可能是文学天才,但是故事天才,要少的多了。经过培养,容易写出一首像模像样的诗歌,但讲述一个让人痛哭流涕的故事,相比而言,非常难。
离天才多远?文字的感悟力,一般人都可以达到比较强。长期写作的话,能够精准表达情绪,描绘外在事物。当然,还需要对字词句的深入练习,精准掌握差异。那些“的地得”都区分不开,需要编辑反复提醒,要有正确认识,也许欠能力。
对人性了解,人很难做到。但要相信对有些人,讲故事就像微微一笑那样容易。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生活的经历,让他们书写各式各样的人等时候,毫无障碍。可让一个普通办公室员,描写一个宏大的战争场景,估计只能是留着飞机头的神枪手,四处找寻作战目标迷之自信的现代闹剧。
不要怪编剧走心,古代人一年的阅读量也许就是一本书。可现在每天能接触多少故事?大部分情节很容易就被看成陈腔滥调。
关于陈腔滥调,有很多内容可以举例,只是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56043975a82b1051.jpg)
不管怎样,只有确定能够写出像样的作品之后,才能说自己了解写作。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作家需要不断磨练技巧,直到知识从左脑滑向右脑,直到智力感悟变成一种谋生手艺。
最后能不能被称为天才,还需要更多条件,比如灵感,比如懂得天才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