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黎巴嫩国家的电影,片名叫《何以为家》,没想到是如此压抑,心情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散场后,太平洋商场仍然灯光辉煌,还没打烊,那种琳琅满目的景象,与影片中所呈现的满目疮痍、贫困潦倒形成鲜明对比。瑛问我,你刚才哭过吗?我说没有,哭不出,只是心里堵得慌。
都说人是有命运的,投胎在哪个家庭太重要了。影片中小主人公赞恩,12岁本该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承受了这个年纪本不该承担的痛苦与生活压力,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忧虑与悲伤。这个家庭太贫穷了,到影片结束我都没看清楚这个家庭里到底有多少个孩子,因为太多太乱了。
谁不希望活在天堂,但赞恩一出生就活在地狱,这个地狱并非电影虚构,而是现实中存在。演赞恩的少年本名就叫赞恩,战乱中本来就是难民,影片中反映的生活也是他所经历,被导演偶尔看到选演赞恩一角,所以他的神情真实得让人无比怜惜。
越穷生的孩子越多,好像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愚昧往往与无知连在一起。生孩子似乎不是为了培养成才,只是没有目的的随性。没有责任,没有爱,更谈不上教育。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赞恩的父母却不会,对孩子除了打,就是骂,家景贫穷为了几只鸡可以交换出自己11岁的女儿,去当壮年汉子的妻子,以致未成年而怀孕,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这样的父母不是魔鬼是什么?
赞恩11岁的妹妹,早早夭折是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父母,不是所有人都应该成为父母,因为赋予了孩子生命,有的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承载的是自己未尽理想和对未来的期许,用血缘关系来绑架孩子的人生,摆弄孩子的命运。
粗鲁不堪的赞恩父亲 赞恩的母亲:一个生育工具作为父母,能做到的是用爱陪伴孩子成长,引导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与丑,给他们一个平和快乐的成长环境,而不是让他们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突然就觉得我们的长达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没那么多不好,集中所有精力去养育一个孩子,也使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负不少,一下子也释然了不少。嘿嘿。
赞恩是一个好孩子,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他的是非观是那么强烈,爱憎分明,敢爱敢恨,能吃苦,有责任心。还好,片尾的字幕显示,拍了这部电影后,生活中的哈恩在联合国难民署的资助下,全家移民到了挪威,并在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真好,祝愿他能够知识改变命运,也必须改变命运。同时祝愿天下所有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兄妹情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