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城连降风雪,茫茫世界一片白,众人都沉浸在冰雪的世界中忘乎了这个冬天赐予的寒冷。但对于生于北方的人来说,这点降雪又有些小家子气,刚刚点缀了远山、近水、林木、房屋,你都来不及细细品冬的滋味,刚想夸赞这冬天的韵味,它便戛然而止,让人愈发怅然若失。
在这样一个季节,倘若年少,会约上几多玩伴,在这一方冰雪中追逐打闹,出一身热汗,然后一群人相对而笑,算是对这雪的回敬。而如今少了这些许乐趣,蜷缩在小屋之内,对着窗外孤寥的路人发呆,神飞天外。突然响起A Sky Full of Stars (The Piano Guys)的音乐又让我思绪纷飞,这雪在天空中幻化成云,我听到了风和云的私语,看到了日月星辰极光变幻,仿若肋生双翅站在穹之巅,遥望整个黑暗森林传来了vi via la vida不熄的生命之火,曾经照亮过整个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世界。 十方世界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每一方都有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既然讲到佛,就自然地想到了最近在看的《西游记》,年少时看西游,总是看孙悟空耍棒子,大概每一个孩童心中都有一个齐天大圣。他大闹天空、翻江倒海、上天入地,西游路上降妖除魔无所不能。近来观西游,又有些感触及疑惑。
最大的疑问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在传授了他诸多神通之后,销声匿迹呢?《西游记》第一回,菩提老祖首次亮相是这么记载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而在《封神演义》第61回描述准提道人: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是《封神演义》中对准提道人的描述,这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的描述非常相像。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化身之一,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而文中第八回如来对众言“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不一: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从侧面就可以看出如来法力之高深也探寻不到西牛贺洲的菩提老祖,可见二人法力不相上下。从这里似乎能断定准提道人就是菩提老祖,但是有一点却不得不提起。吴承恩开始写书的时候许仲琳才刚出生,所以,应该是《西游记》更早于《封神演义》。因此,你就不能用后写出的文章来去验证前面所写的内容,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准提道人是菩提老祖又不太严谨了。提起菩提老祖,就会与如来的大弟子须菩提混为一谈,但是细细推敲却又漏洞百出。第一、菩提老祖是精通儒释道三教的奇人,而须菩提只是佛教教徒。第二、菩提老祖法力高强,随便教一个孙悟空排行第十辈之小徒就可以大闹天空,可见菩提的法力更加高深。因此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
通读了全篇之后,我却有一种比较大胆的假设,众人都言语无利不起早,那我就从获利最大者的角度去出发,探寻孙悟空的师傅之谜。孙悟空到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前六七年,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可见在刚开始,菩提老祖一直在观察、试探、磨炼孙悟空,直到他认为时机成熟了。书中写到“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自此才真正的教授孙悟空本领,先传授了他口诀,三年后方才教他地煞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这两项本领只用了两晚的时间。细细想来这些都是逃跑技能,并未教授他真正的杀敌本领。并且在最后说道:“你这别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挫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由此可见,菩提老祖已经预料到孙悟空此番离去,必定会搅得天翻地覆,因此传授他逃跑的本领也就顺理成章了。讲到这里,我们来想取经途中师徒四人是怎么样机缘巧合在一起共赴西天。唐僧本是如来佛祖坐下二弟子,只因在佛祖讲经的时候打盹,轻慢佛法被贬下凡金蝉子十世转世成为玄奘法师;孙悟空由于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猪悟能由于醉酒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沙悟净由于打破了琉璃盏后就被贬下凡间;就连西海龙王三太子的小白龙因大怒之下烧毁了玉帝赏赐的明珠因此贬下凡间。因此从他们的出身可以看出,除了孙悟空属于太乙散仙之外,其他诸人均是有背景的上仙。这在情景设计上似乎有些不合逻辑,另外一点最让人疑惑的是,为何孙悟空能大闹天空,十万天兵都奈何不了他,反倒后来取经途中历经坎坷,妖魔鬼怪皆不能服。
基于以上种种,我就大胆猜测如来佛祖就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首先,取经是如来佛祖一手设计、一手规划,而师徒四人只是计划的执行者,因此他很有必要传授一个徒弟,作为取经的得力帮手,这个人就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孙悟空。由于无父无母因此也就不需要考虑他的个人出身、背景等等因素。其次,作为师傅一般是先教做人,后教本领,正常情况下在师徒临别之际,师傅都会传授徒弟压箱底的功夫或者宝贝。但反观孙悟空却什么都没有,寓意不言而喻,就是希望孙悟空发挥自己的天性,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孙悟空再次显现了他高超的领悟能力,自从出世以来,还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抢来的,天生就是惹事的祖宗。再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为什么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呢?虽然孙悟空是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但他的本领必然不是天生的,所有的神都在考虑孙悟空背后的人究竟是谁,因此才没有下杀手。试想为什么玉帝会让一个猴子去看管蟠桃园呢?他难道不晓得猴子最喜欢吃桃子,更不要说他法力卑微打不过孙悟空。如来曾说:“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试想修行这么多年的玉帝会打不过仅仅只学艺三年的孙悟空,恐怕不是如此吧。玉帝让孙悟空去看蟠桃园,就是希望他惹出祸来,从而能找到幕后的之人。这也恰恰成全了如来取经的计划。最后,表面上看取经成功收益最大的是师徒四人,由原来的被贬下界到高升天界修成正果,功德圆满。那么为取经规划这么久的如来获得了什么呢?取经过程本来就是佛法东渐,使得西天的影响力扩展到东土,通过取经又达到警醒世人,只要潜心修佛不论出身都可以功德圆满,这一点对于那些没有出身的妖怪而言自然是有无限引力。
当然这些只是我从书中有感而发,进而书写成文,仅仅是自己粗浅拙劣的理解而成的一家之言。其实西游这本书本身就是抑道杨佛,这很有可能跟作者所在的年代有关,作者本人从明朝正德年间出生到万历十一年去世,期间也经历嘉靖、隆庆两位皇帝,尤其是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书中所写或许另有所指。古往今来,但凡有大能耐者,具有反叛精神而又放荡不羁,无外乎两个结果,要么在体制之内进行招安,要么逆来顺受在籍籍无名之中度过一生。不论哪一种结果,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乐观的走下去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