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间,坐在系会的教室。为了一个校园的点名,两个小时之前可能我们或者在KTV嗨歌、或者在餐饮店吃吃喝喝、或者在宿舍各种葛优趴。和一群人分享欢乐或者一个人享受寂静。但是一句通知,纷纷怀揣着抱怨而来。当老师在吐槽我们如何如何的不优秀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平时专业课都会旷课的这些人今天来了,平时眼睛不离手机界面的这些人在此刻克制着自己、平时患有多动症的这些人在此刻很安静。只是因为害怕如此紧急的通知会有什么。显然稀稀拉拉的掌声已经显露了所有的失望,在抱怨我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也许你这样做的意义是在消耗我们这些你眼里与这个大学的价值有种种不和的我们这些人还有的好感与信任。
关于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有独立精神并且有独立思想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判别标准。学院标榜同学积极响应团委的号召去参与活动,有没有看到我们这些人里有这么多的人在做着学生工作吗、一个文明班集体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学院更会有更高的目标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有没有看到我们这些人里有这么多的人在做着学术的工作,即使目前不是出类拔萃。
关于专业性的思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明白的。求学即求思,专业老师用那么多时间尚且没有对我们准确定位,我们这些学生又怎么会明白什么。关于开展活动,名义上的活动开展其实类似于一个人面临物质上的贫乏之后,面对的不仅是基本保障的困境,还有选择的可能性。任何冠以不优秀的名义去要求我们如何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大学本身到底是什么,就算我们积极的参与大学每一项活动并获得优秀,我们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拿社团来说,获得十佳、优秀的社团不也面临着优秀人才流失、建设断层的困境吗、拿红旗团支部来说,获得标榜的团支部对于其它人的影响在哪里。我只记每一次面临答辩时,会有很多人包括获得十佳优秀的社长们在吐槽着编撰材料的乏力。以至于社团建设面临进入畸形发展。如果说老师是父母,我们这些学生同样面临了来自于老师的所谓期望,陷入了‘老鼠赛跑‘的困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可是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去参与活动反而成了老师对于学生的最大期望。可以因为我们不务学业而遗憾、为我们不思进取而悲哀。只是不参与所谓‘有意义‘的活动进而引出我们对于专业思考不足这样一个话题。其内在逻辑让人是在无法理解。
但是我也理解,因为这些话你是作为一个学院管理的领导去说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学术老师去说的。因为任何对于我们专业思维五意义的活动在我们看来就是没有意义。既然我们有不一样的价值衡量标准。那么自以为你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的话语体系也就完全被我们解构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无贬低意思]的,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创造一个个人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不同想法的人绑架到一起去做什么。即使我们有一样的专业思维,但是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创设好环境,搭建好舞台。如果没人参加,不应该归咎于是我们的问题,而是活动的体制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人去适应体制建设,还是体制建设应该适应人,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的回答悬念。那么在做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了。
到底是谁在偷懒,这个问题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