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的类别,有太多的分支:武侠、侦探、言情、科幻等等,而我最近看了不少人的评论,其中梁文道先生有句评论,对我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本小说要做好的,无非就是情节描述与人物刻画。那么问题是,随着小说的进展,是人物推着情节走,还是情节推着人物,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心理、情感的描写,还是花更多的笔墨和心思,创造更新颖有趣的情节呢?
这个就引出一个问题,情节跟人物,何为主次?
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答案,造就不同类型的小说。
以描写人物为主,深刻刻画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让人物性格推着情节走的小说,基本是严肃小说。例如《红与黑》的于连,他的那种不甘平凡,对地位和荣誉的追求,已经决定了情节的走向。市长夫人的女仆,在得到遗产后向他提出婚约,他拒绝。好友邀请他当生意合伙人,允诺每年能赚几千法郎,还不用应付权贵,他还是拒绝。这些情节完全是给于连量身打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于连看重社会地位,将荣誉和尊重远远放在金钱之上的人设。这种小说,描写人物是核心,情节只是为人物服务的,用于将人物刻画的更加立体。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当写到安娜卧轨自杀时,失声痛哭。作者在小说中就是上帝,可以随意掌控人物的生死,他如果愿意,安娜完全可以活下来。同样的,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死时,也曾痛哭流涕,友人劝他:“ 既然不愿让她死去,就写她活过来嘛!”福楼拜无可奈何道:“ 写到这里,生活的逻辑让她非死不可,没有办法呀!”
我们仔细揣摩福楼拜所说的“生活的逻辑”是什么?
“生活”指的是人物所处的环境与社会的思潮,“逻辑”这个字很关键,除了让情节的变化不显得突兀,它背后还有一个未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人物的性格。为什么能跟性格扯上关系?如果单单把人放在环境中,哪怕环境再独特,没有性格的人物是不会生命力的。
类型小说有很大不同,例如金庸的武侠、现在大热的玄幻小说等,都是类型小说。可以说95%以上的网文,都是类型小说,估计这个数据还极其保守。
类型小说与严肃小说的写作逻辑刚好相反,它们的情节很少以“生活的逻辑”创造,而是靠奇情推进。我们经常发现,类型小说中,很常出现“金手指”剧情。白猿体内的“九阳神功”让张无忌发现了。杨过加入了一个叫“古墓派”的门派,还认了个姑姑,最后成了老婆。对着玉像磕个头,得到一本没人碰得到的轻功,去庙里疗伤,学了一手六脉神剑的段誉。这种情节,完全不是人物性格推动出的情节。
这类故事的情节很精彩,如果写得很有代入感,读者会感觉非常得爽,这也是“网络爽文”这个词的由来。要有代入感,主角的性格就不能特别另类,越与大众心理相同,代入感越强,这也导致了,“网络爽文“”中“主角”很难写地如严肃小说那样立体。更何况情节是独立于人物性格之外的。这种小说的文学性不会很高。
我们也能经常发现,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人物的性格基本是固定的,开始时是什么性格,结尾也是。不会对人物做特别深刻的心理描写,也很少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他只寥寥几笔将整个人物定格住,之后这种性格就不会再变化了。这种人物,可以很鲜明,但不立体,人物的情感抒发上,显得苍白无力。
金庸小说中写人物说话时的状态时,写得非常程式化。例如“笑道、朗声道、喜道、问道”。这样可以加快对情节的推动,这也是金庸想要看到的,奇情类小说,情节太拖沓会降低读者阅读的兴趣。但缺少了对人物立体的描写。
这些就是我对这两种小说类型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