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深度好文,刺痛了多少父母的心。这不是毒鸡汤,这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这是多少父母终其一生奋力托举却又自食恶果的悲哀。我们不想成为这样的父母,可是,在对知识就是力量狭隘理解的逼仄和成绩重于一切的桎梏中,我们又活成了这样的父母。
周六晚,和孩子的老同学几家聚餐。落座后,几位妈妈的谈话主题自然就是刚升入初中的孩子。焦虑的妈妈给孩子报满两天的辅导班;自信的妈妈给孩子制定的计划中明确了孩子的班级排名;无奈的妈妈反复唠叨着自己孩子小学时成绩差,如今更是难上层楼……孩子们都不说话,在许多家长们的认知里,一纸分数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孩子们也相继滋生了或自负或自卑的情绪。当然,也有心态阳光的,是因为有了懂得欣赏善于鼓励的父母。我们看到了孩子为大人端茶倒水的勤快、看到了与前台服务员交涉催菜时的交际能力、看到了离开时给父母披上外套的体贴。
也许孩子的成绩并不优秀,但未来能成为一个性格饱满、幸福开心的人,能知道他的人生会专注于什么,有与这个社会相拥的能力,就很不错啊。做家长的,又何必焦急地期待他去追赶他并不擅长的东西呢。
诚然,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也因此,成绩的好坏就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年级越高,体现越明显。但是,读完这篇文,或许我们真的该静心思考了:我们到底应该让孩子学会什么?宇宙的尽头真的就是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吗?上一所好大学,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门而已,门外的世界有阳光霓虹,有狂风暴雨,孩子要勇敢去闯,那勇气,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给的爱、学识与智慧。
可是,多少啃老一族,曾经是父母的骄傲、别人眼里的学霸精英,如今选择心安理得地躺平。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傻傻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那扇在脸上的巴掌,很疼。
我小姑家表弟就是个例子。三十几岁,俩娃的父亲。大学毕业、当过兵,却因父母的大包大揽,活成了连家里换把锁都要父母掏钱的“巨婴”。
我还有个朋友,女儿上高中时,因为住不惯宿舍,学校离家又远,她便选择了辞职陪读。孩子的吃喝拉撒她统统包揽,和同学关系处不好没关系,只要女儿专心读书,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后来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学,但却极不顺利不快乐,因为和舍友同学格格不入,因为她太依赖父母,这时候,父母的鞭长莫及更刺痛了她惶恐不安的神经。孩子无心学业,朋友追悔莫及!
鹿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因此,趁现在孩子还小,我们学着放手吧。让孩子学着独立、学会感恩、有抗挫能力,有赚钱养家的本事与担当。这些,绝不是仅靠死读书才能拥有的。巨婴不是一天养成的。飞天的凤凰更不是。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三十多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
就像这对父母,那该有多难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