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作者: 流量地球 | 来源:发表于2020-07-02 22:27 被阅读0次

文化是什么?

百度百科中的文化解释:

文化(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牛津词典中的文化解释:

culture:1.way of life 2.art

3. beliefs 4. breeding 5. cells 

社会学中文化的理解:

广义——指人类在劳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狭义——专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心理学中文化的理解:

广义——人类社会财富总和。

狭义——群体形态观念。

一般东方人对文化的理解:

能够创造财富的知识。

一般西方人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

带有传播性思维方式。

“文化”这个问题,是历代哲学家所想解释的问题,但至今难以解决,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应该属于人类学问题。

这里为了方便分析,将文化定义为“群体中的个体思维方式”。(这样将所有生物的群体思维方式都定义为文化,更方便用前人的生物行为试验作为证明,得出结论)。

那么回归正题,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及群体中的个体思维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20世纪心理学家们做过一类试验,将动物或幼儿放到封闭空间内,当动物产生某种行为后,将会给动物惩罚或者奖励的反馈。

例如鸟类在箱子内自发地跳一段舞,会给鸟投食,鸟逐渐发现这段舞蹈会给它带来食物,于是鸟想吃食物的时候就会进行舞蹈形式的祈祷。

在幼儿触摸毛绒柔软的物体时,给幼儿惩罚,幼儿长大后一直都惧怕毛绒柔软的动物和物品。

bilibili《史金纳箱》https://b23.tv/JqmszM

如果接近毛绒物体会受到惩罚、一段祈祷可以带来食物,这样的条件反射是思维方式的话,那么可以说明:可以通过,动物对行为的后果形成认识,将行为与后果形成映射,从而形成思维方式。

到这一步,文化可以理解为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与后果映射记忆总和。

既然是映射关系,则不用亲身体验,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与结果的映射,也可以强化形成思维方式。

这利用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对小白鼠的化学实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类的文化如此多样?

假如从个体单位来解释,用哲学来研究的话,主要是研究去除个体的整个背景,除了个体本身,他能接触到的一切。这里可以参考地理上的社会学知识、语言哲学、动物行为学、蚂蚁的社会、理查德林恩研究种族智商的形成等等篇幅,从这方面来解释对比较有说服力,但是篇幅有限,这还是从偏个体方面研究。

因为从进化的角度,很多事件与结果的映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上已经展现了出来。

例如人类大脑容量过大,女性在分娩时就很容易死亡,所以盆骨很宽。男性也进化出了喜欢腰臀比0.8的适宜生育潜意识择偶观念,这种感念就像电脑的主板系统一样,天生就刻在人的神经里。

黑人天生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多,所以他们在协调性与运动上天赋异禀,以至于在生活上在其他种族的中可以取得优势,导致运动这个行为上产生了正向的结果,这也解释了黑人喜欢好鞋,耐克主要的受众是黑人。

黑人在控制运动上有优势,但是也不代表黑人霸占所有运动项目,在小球运动的项目上黄种人更具优势,因为小球运动形态的及时运算上,黄种人削弱运动神经以及更大的脑容量更适宜计算,所以乒乓球、网球等项目黄种人更占据优势。甚至电子竞技、围棋、象棋等项目也同理。

而在综合性的项目上白人更占优势。

如果今天得国际环境体制下,也是场游戏,谁更具有优势哪?

由此可见,群体中个体的能力也会影响文化的产生,个体会倾向于做其天生更具优势的行为,产生更多的正向反馈。

但个体的能力也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在轮船飞机车辆没有诞生的年代,人类难以大规模迁徙,自然环境成为选择人类进化的主要因素。东亚恶劣季风气候,让东亚人更倾向于策略化的生活,以至于选择出了更大的脑容量。西非的热带气候让非洲人向更适于向运动方向进化,自然条件优厚,不需要依赖策略性。欧洲温带大陆气候比较温和,进化方向比较折中。

这也是在环境的背景下,产生了动物行为与结果的映射。

比如东亚人向西非人传授保存粮食的技术,西非人会感到疑惑,因为西非遍地是食物和难以储存食物,难以形成这种策略性文化(我们很少见到非洲的饮酒文化)。

到这一步,文化可以理解为适应当地环境的群体中个体天生或者后天的行为与后果映射知识总和。

文化是如何传播的?

因为在环境背景下,生存竞争必然存在,所以文化传播以生存必须的方式传承。

例如黑龙江省的一种打猎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完全割裂,不知道现在发展如何了。

但经过人类逐渐对自然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走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于解决生存的人与自然的文化,解决人与人问题的文化对人类群体中的个体作用更加明显(不是所有种族很早就发生了种族大规模繁殖,以至于改变自然环境,东亚很早,欧洲是游牧发展和土豆的种植两个阶段)。

在人为主导的时代,人更希望了解人本身,理解同类的更为生存的必须,这种需求在大规模聚集居住的人类群体上尤为明显,在一小部分人为了控制大多数人的思想下需求下或为了大多数人生存质量的同情下,宗教或者主体思想产生了。

以下例子可能比较片面:

犹太教的产生是为了约束大多数人,以实现集体的兴盛。

道教的兴盛是因为农民起义。

佛教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多民族多文化,不通生活环境下人群的团结思想,用虚心无我来认同了解其他所有,让每个个体博爱,巩固统治地位。

中庸是汉代兴盛的,是对当时历史人物的总结产物,影响东亚文化至今。

宗教文化有他的目的性,传播性会因为当地文化的不同和历史变迁而修改,甚至书籍也会跟进修改。

但宗教本身是因地制宜的,是因人而生的,他是解决与人之间的问题,宗教中的行为与后果的映射,更偏向于人本身,受全体影响也很严重。

在民族单一的群体中,一神论更容易传播。在在民族多样的群体中,多神论更容易产生。因为一种神的行为结果映射思维方式,很难通用用于多重民族,在每个民族下他们的神有他们的理解,如果差别巨大,会产生多种神,或者一种宗教的两种分裂。

发生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文化”一词在不同群体中的理解,对词语理解不通,在传播文化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认同强度不通。(东亚文化圈的语言组词构句方式不同,让“东方语言哲学”难以融入“西方语言哲学”,但我个人感觉东方语言哲学更有魅力,一个文字也可以解释出很多道理)

犹太教分裂出基督教、伊斯兰教,然后继续分裂。道教也有很多中分裂,甚至儒教分裂的多样性更多,因为东亚文化圈不同地域的差别巨大,是生存方式的映射关系反向影响的必然结果。

所以文化传播本身是生存方式的传播。没有脱离动物行为与后果的映射,这一思维方式,也就是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bd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