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今天是第2轮课标共读的第2天,昨天查看领读认领情况,这一天正好没人认领,我把名字填上,就我自己了。
不管组织什么活动,或者是安排志愿者任务,我总做着这样的心理准备,就是一种兜底的行动。因为有这种心理准备,基本上我接手的事都能够顺利完成。当然,有一些事情,我没有给自己最后通牒,就是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节点,那可能会偷懒一下。一段时间以后,回头看时,才发现已经落下不少。所以一些相对重要的事情,我都会给自己一个完成的最后节点。有时事情一件接一件,不少事都在最后节点逼着自己完成。虽然完成有一种喜悦感,但赶着完成任务这种感觉是不怎么好的。慢慢改进吧。
今天阅读的内容是课程理念。我摘录这样两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2
课程理念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我特别摘录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从“四基”“四能”到核心素养,是一个跨越,也是一个递进。我们谈核心素养的时候,离不开“四基”“四能”。我觉得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做好了,核心素养的落实更有抓手。
经过对课标的反复阅读,作为"三会"的核心素养已烂熟于心。核心素养的11个核心词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却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探究。
研师三人行,陪你做教研这段时间在研讨的,其实就是核心素养的落实。我很欣赏这样的做法,每个单元选取其中一两个核心词,最多不超过三个。围绕核心词,制定表现性目标和表现性任务。这样的设计,这样的课堂落实,更为真实,可触摸。
就是说,在落实核心素养时,我们需要聚焦一些,如果1单元能落实一两个核心素养,坚持下来,就很不错了。如果你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没有聚焦。最后哪个素养也落实不了。
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也特别关注了教学的评价。课标中特别提到了形成阶段性评价,提到了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我在想,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在做的反思性学习,似乎就是在引导学生做这个。通过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就有一个自我察觉,自我监控的过程。
今天晚上,吴虹校长在读书会上分享了一个观点:
自省或反思≠自我觉察能力
事实上大部分人错误地自省或反思所以并没有取得正面成果
我不知道她这个观点出自何处。但有一点触动,就是在自省或反思时,我的方式是否正确?我的方向是否正确?我是否取得了正面成果?当问题发出时,我已在自行或反思,但我是否已觉察到?似乎还没有,或者没那么真切。从这种体验来说,自省或反思不等于自我觉察能力,这种观点有些道理。但这并不妨碍自省和反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促进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