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訂書連結,謝謝大家^_^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796678&page=4
郝明義先生推薦,整個有時間魔法感,很感動!
1.
2007年我出版《越读者》之后,到许多校园去和同学分享过这本书。其中,台中文华高中那一趟印象特别深刻。
不仅是因為他们事前有很用心的準备,也因為同学回馈的意见裡,有特别打动我的。有位同学所说的一段话,清楚地从学生的现场补充了她们的心境,因而后来我在演讲裡一再引用:
『在升学主义的巨浪中载浮载沉的难民,抱著的只有读书这块浮木。但若能踏上陆地,谁也不愿再带著这累赘。虽然大家都明白在下次大浪来时一样得紧攀它,但没有人会想在呼吸自由空气的时候,触碰那被考试浸得腐朽的木头。』(杨贺钧同学)
2.
我也在那时认识了潘如玲老师。文华高中有许多老师参与那次活动的举办,潘老师负责联络和策划。
之后我们断续保持了十多年联络,期间再见过两面。我知道她教学多年,一直对教学保持很大的热情。有一年,她甚至申请休假,把大半时间用来去各个学校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情况。
但直到这次看到她写的《认出光速小孩》,才真正体会到她為什麼保持那麼大的热情,遭到困难和瓶颈是什麼,以及鼓舞她前进的是什麼。
潘如玲是从学生现场的另一端描述了现实。她之所以说「光速小孩」,是因為有感於200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在方便的网路、影像及其他丰沛的资讯环境下成长,让老师面对的环境產生巨大的改变:
『2000 年前后出生的孩子,学习状态变了,当下直入,又时时变动的频率来了, 没办法拿模组、拿公式去推广⋯⋯这群孩子,我习惯称他们為 「光速小孩」。你如果要知道他当下在哪裡,最好先知道你自己在哪裡,因為他们会看穿你。
『光速小孩认真不认假,能引动他们学习动机的东西只有「真实」。』
也因此,潘老师观察到要和这些光速小孩沟通,当老师的最重要的特质要是「真实」:
『而这个真实来自个人生命体验后创造的能量场,说白话就是,你有A,你才有机会传递A,你若没有A,却硬要传递A,孩子会一眼看穿,更别说跟著学习。嘴上一套手裡一套的时代结束了,不合一的东西让心分裂,光速孩子拒绝分裂,他们要现出更真实的 自己,而且没在怕的。只有当越来越多大人言行如实,光速孩子才会自动从虚拟世界出来,开始与天地人连结。』
照潘如玲的观察,光速小孩虽然名為「光速」,却又有点像金刚经所说,「名光速,非光速」:
『光速小孩听起来速度很快,其实只「快」在生活。
『但他们生命频率其实不讲快,而是精準。太多孩子跟我说他们很喜欢精準的看自己,然后会生出一种非常敏锐的频率。我问他们如何进入这个频率,他们的答案几乎都是「让自己静下来」,他们说这样会重新回到最原始模样。然后会有动力。也就是说,平常看来到处趖来趖去的孩子,只要得到机会精準看自己(层层探入冰山下自己的念头),而不是散漫的吸取外在讯息(比如昏看 一整天的手机),那个惊天动地的顿悟力量会来帮助日常单调学习时的坚持。』
所以,《认出光速小孩》全书分三个部份。
第一部份,是潘如玲就她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反省,清楚地分析教改来到今天,学校现场的实况。為什麼那麼多老师日益感到挫折,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其核心问题就是学生已经是要求真实对话為最重要的「光速小孩」,但是教育当局和太多老师却仍然只想用自己的「一套」来强加到孩子身上。问题的解方,就在老师如何真正「认出」光速小孩,以及他的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老师先真正认出自己。
第二部份,是潘如玲就她自己个人生命的经歷,谈她如何有三次认出自己的机会。其中,2012年她生活裡的忙乱与困境让她產生种种巨大的问号,而因為遭到接触到马雅历法,她不但得到让自己安定下来的力量,并且其后又逐渐把心得应用在教学上,和其他老师分享,也用来和学生进行真实的沟通。
第三部份,则是她挑选了二十个学生和老师的例子,来说明大家如何透过印记能量「认出」彼此的过程。
3.
我没有当过中学生的老师,但是我很相信潘老师所说的「真实」的重要。
在2001年出版《阅读的风貌》裡,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三个使命,必将有鉅大的变动。
『由於阅读的界面不再是纸张;由於知识的内容变动急剧;由於阅读的方法不再侷限於文字;由於负责教学的「虚拟老师」永远一天二十四小时待命又永远耐心;由於网路上的知识整理与检索系统都方便到另一个层次,因此,就知识的「授业」和「解惑」来说,人类将為网路所取代的可能性太大了。
『网路这是在把我们带离真实世界。
『不过,真实世界裡的学校一定还是需要存在的,而老师真正的任务,将在「传道」──网路世界以外,以身作则的人格教育。除了「博学於文」之外,顾炎武对读书人曾经归纳的另外四个字「行己有耻」,可以视為人格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这是网路在提醒我们要回到真实世界。』
「传道」是什麼,「行己有耻」是什麼,说来也许很空泛,但是有一点却一定是很实在的。那就是「真实」。而回到真实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当然就是要真实。
真实,是「传道」、「行己有耻」的立足点。
不真实,嘴巴传再多道,讲再多行己有耻,做出来的还是被人看穿。
只不过,过去被人看穿的时间可能会拉长,看穿的人会有限,但是今天在网路时代,在光速小孩的眼睛之下,看穿是一眼的事。只不过太多大人仍旧还以為世界是过去的,可以关起门来、扳起脸来就為所欲為。
所以潘老师在《认出光速小孩》裡所谈的学校的现况,以及老师「真实」的重要,我虽然没有担任过教职也感同身受。
她说的马雅历法,我则完全没有接触。但是我相信以她真实的体验,有那麼大的热情想要与其他老师、同学分享,可以為即使没有接触的人也能参考。
我看她写的那些「认出」的案例,其实可以透过马雅历法认出,也可以透过其他方法认出,只看老师是否真正意识到真实面对学生,也面对学生真实的重要。
4.
当年潘老师在休假,各地观摩教学的时候,就曾跟我说过有些心得想整理成一本书。
歷经十年之后,很谢谢她有了写书的构想后,就和我联络,现在终於有了成為她出版者的机会。
最后,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点也很意外。
潘老师很喜欢《越读者》这本书,是一开始就可以感受到的,不然当年她不会邀请我去文华高中演讲。当年演讲结束之后,她也告诉我有很大的收穫。
但直到这次我看她在书裡写到一些经过,才比较实际体会到她的感受。潘老师把2007年阅读《越读者》和听我那次演讲的经验,也列為她三次认出自己的机会之一。潘老师说那啟动了她的阅读能量,然后自发性地开始了两百多场「為班级多孵一个梦」的演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