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呢,其实更喜欢台湾那边的翻译:叫做正向教养。因为“管教”这个词常常会被误用。很多爸爸妈妈把“管教”和“惩罚”划伤了等号。或者说至少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其实我自己在学习正面管教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好想看到直播间那端的你们也在点头表示同意了,是吧?
至少我遇到的家长一大半都是这样的哦。由于许多的父母和老师都相信,放弃过度控制和严厉型管教之后的唯一选择就是骄纵,因此,明确“管教”的定义就非常重要了。
管教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们和学生们想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励,大都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小伙伴,在早上吃饭的时候,你忙活了一早上,准备了营养丰盛的早餐,结果孩子嘟着嘴,跟你说,我不想吃,我要吃饼干。
从我这几年学习亲子教育遇到的家长来看,这种不吃早餐的情况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我呢,就是一个严厉型的妈妈,在我看来,只有我才知道什么最好,小朋友没有选择余地,也不需要选择早餐,遇到我儿子挑剔早餐不吃,我的处理办法可容易的多,我只需要说:“吃”,没那么多废话,不想吃也要吃,那我儿子只能乖乖地吃了,当然这当中会有发脾气,不高兴,我们之间的冲突,但简单有效,短时间是有效的,他乖乖的吃了。
后来我学习了,我为了孩子听话,不得不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说服儿子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营养搭配的早餐,问他还记得我说只吃饼干会怎么样吗?没有营养,吃不饱,身体就不壮壮的了等等。你觉得我儿子能听得进去吗?当然是完全不为所动。
我只能再接着,问,我们加点蜂蜜加点糖,变得甜甜的来吃,好不好呀?你多少也要试试看好不好吃,不好吃我们再说好吗?这时多少会给我这个看起来非常和蔼的妈妈一点面子,尝试一口,“真难吃,我不要吃。”
深呼吸,作为资深学习的妈妈不能简单粗暴,这时我又来讲懂得生活,珍惜粮食的道理,说贫困山区和非洲孩子都快饿死了的案例。儿子看着我很慷慨的说,那你给他们吃吧,正好他们需要。
深呼吸没用了,此时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吼一顿,发顿脾气,再看准时间扇他一巴掌,
告诉儿子,吃就吃,不吃拉倒,自己饿肚子吧。
发泄完了,情绪良好了一些,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内疚感了,以及开始担心少吃一顿,缺少了营养,担心饿坏了怎么办?然后等到他中午饿着肚子回来找我,我于是又开始了最可笑的说教“我早就说了,不吃饭饿了…..”儿子为了换来我手上的饼干垫垫肚子,无奈的听完我的唠叨。然后我又开始鼓捣营养丰富的午餐了。
而我的朋友听到我的抱怨就说我,你真是个狠心的妈妈呀,怎么能让孩子饿肚子呢?然后给我传授了她的经验:她在家的小公主起床就开始问:小宝贝你今天想吃什么呀?小公主习惯性的操控妈妈为她弄着弄那,然后这一天妈妈都围着她团团转。
还有的妈妈说,我家只吃薯片呀,其他都不吃,我惊讶不已,妈妈说:“他不吃其他东西,我只好给他买呀?”许多的孩子都这样被培养成了小霸王,他们觉得只有这么指使着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才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听到这,有家长就会说,我不是这样的呀?也许你和有段时间的我一样,是个控制型和骄纵型不断切换的妈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在学习了“正面管教”管教以后,孩子是怎么样的呢?
早餐开始之前,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他是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然后来到厨房,第二个不同就是他会帮忙我做些日常家务:比如摆碗筷,倒牛奶,煮鸡蛋等等,听到这里,是不是很美好,会不会有的家里的小宝贝已经是这样了呢?那恭喜你,你们相处的太棒了,向你们学习。其它和以前的我一样的家长呢,也不用气馁,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有讲解怎么做到这些的。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早餐是面食,我给儿子一个有限制的选择:“你是要吃包子,还是鸡蛋饼?”结果我做好了鸡蛋饼,他改口说要吃包子了。我心平气和地说道:“好吧,我们没办法把鸡蛋饼变成包子了,那你出去玩吧,吃午餐时再见。”注意哦,我省去了“控制型妈妈”的所有步骤,既没有试图说服,或者说挨饿的孩子,也没有想调整食物,更没有打孩子。我只是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因为我刚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儿子试图让我想以前一样感到内疚,玩了一会儿回来告诉我,饿得不行了,要吃东西了,这次我没有来之前的一套“我早就告诉过你”的说教。而是安慰他:“我相信你会挺到中午的”。
如果我家儿子是懂事又听话的话,这个事情到此就可以圆满结束了。可是,这种结果不会这么快的出现的。他还没有习惯我这种新的办法,他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很沮丧,也很愤怒,立马就发脾气了。
事情到这里,多数的人都会很自然的认为所谓的“正面管教”也没有什么效果,好在我学习过,清楚的知道正面管教的节奏和步骤,理解这是在刚开始采用新的管教方式时往往都会遇到的正常情况。
孩子们习惯于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改变回应方式时,孩子们可能会以夸张,甚至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
就像我们投币买饮料一样,把钱塞进去而饮料不出来,会气的又踢又打,指望机器能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把饮料送出来。
“严厉型”的管教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了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骄纵型”的管教的问题在于,那些被骄纵大的孩子总觉得这个世界欠他们的,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得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想办法逃避责任,而不是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能力。
有些父母和老师其实并不喜欢过度控制或者骄纵,但又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什么办法,就会在这两种无效管理方式之间来回摇摆。他们会尝试过度控制的方法,直到他们自己都无法忍受自己的专横行为,然后,他们会转而骄纵孩子,直到他们无法忍受孩子被宠的索要无度——所以又转回到过度控制。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呢?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激励手段。另一方面,骄纵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种羞辱,并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而不是依靠自己和相互合作。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骄纵,那该怎么办?
答案就是正面管教。这种方式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呢?其中一个不同是,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当大人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依靠的事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最常用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种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鼓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给予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那么,当大人不在场时呢?孩子无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也同样是在教导孩子不负责,因为无论孩子或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
说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要和善而坚定。
那什么是和善?什么是坚定?要怎么做呢?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得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
但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和善而坚定是不容易的。一个原因是,当孩子“故意惹怒大人”时,大人觉得不应该和善。那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难道要大人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分吗?往往正式我们大人需要好好去“暂停”一下,知道自己的“感觉”好转,以便能做的更好。
做到和善而坚定是不容易,还有一个原因是,大人不知道“和善而坚定”是什么样?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生气的时候过于坚定(也许是因为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办?)然后,又变得过于和善,以对自己的过度坚定进行弥补。
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骄纵,和善意味着即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现在我们再看看该怎样尊重自己,允许孩子对你(或别人)不尊重,并不是和善。这正是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的地方。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并不意味着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况,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
大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时,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不是战就是逃,我们无法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会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
现在我在来看一下“坚定”,坚定等于控制,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吗?当然不是啦,当坚定与和善结合在一起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你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当你决定不再用惩罚手段是,就需要练习新的技巧,而且你需要花时间来帮助孩子学会相互尊重和解决的问题的技巧。这些技巧在正面管教系列书里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讲解。
共读10-正面管教之3种教养方式齐悦梦想社群第1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