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正在研读于永正老师的《儿童的语文》,细读细品之下,才发现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学习,他就是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方法来建设他的语文学科,真正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内驱力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让学生朝着梦想的蓝天飞翔。
在文中李振村深有感触的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诚然,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他才能更热爱生活和学习,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呢?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把学习与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收获的欣喜,最重要的是获得同伴赞赏,实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价值。
新接手的一个班级,我发现学生不擅长朗诵,为此有些苦恼,其实我也不擅长朗诵,甚至都不敢开口,我决定大胆迈出这一步,举办朗诵会,在语文课本中找到适合朗诵的文章,专门给学生一节课时间,让他们准备朗诵的相关事宜,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个人独秀,通过一节课的准备,大家信心满满,勇敢的站到讲台上,那节课充满欢声笑语,那节课让学生自信满满。从那以后,学生都很愿意朗诵,而且争着抢着要展示自己。
环境影响人,给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现在语文学科出的题目相对比较灵活,也常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写对联,写推荐句,主持人开幕词等等,对于这类题目,我都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写出答案,然后请同学展示。对于语言优美,思路清晰的同学我会针对性的表扬,表扬的越具体学生就越兴奋。对于答案欠佳的同学,表扬之后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大家都能接受,有时候大家一起想办法修改,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喜欢主观类的题目,因为这是展示自己很好的舞台。
定个小目标,给点小奖励。不要小看目标和奖励的力量,有时候真的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每次语文考试前,我总会对学生说,如果上次考试没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就可以找我领一张进步奖。及格就是我给他们制定的小目标,奖状就是一种代表荣誉的奖励。学习文言文和古诗的时候,我喜欢给学生出点题目,用一节课的时间检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只要达到我设定的分数线,我都会记录下来,两周总结一次,达到相应的次数就可以领取小零食。这种奖励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而且我会买好几种零食,成绩越好就有优先选择的权利。不得不承认,零食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学习内驱力是需要学生真正从内心觉醒,主动学习的一种意愿。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是需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做起,让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拼搏。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要知道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老师自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无字天书”,如果老师自己热爱学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力量,是言传身教的力量。我坚持每天写千字文,学生也有每天跟着写日记的,慢慢的,写日记成了班级的默契,大家都以写日记为豪。
读书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读书的同时也是在读自己,明理导行,如果可以就让学生多读书吧,读书看到更好的自己,才能为提升内驱力奠定基础。
我觉得内驱力是一个很神奇的力量,当它插上梦想的翅膀时,它一定会带领孩子飞向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孩子会遇见更好的自己,领略更美的风景,获得更好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