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大论

作者: 花露柳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19:07 被阅读0次

    今天所说的“七篇大论”,也就是所谓的“张公秘本”。林亿等人“新校正”言:“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谧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为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仍观‘天元纪大论’、‘五运行论’、‘六微旨论’、‘气交变论’、‘五常政论’、‘六元正纪论’、‘至真要论’七篇,居今《素问》四卷。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又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

    林亿等人,说的没错。“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这两篇中出现一个人物,叫鬼臾区。此人,不见于张仲景序文中,这说明不是从医的。非医者出现在医书中,与黄帝对曰医事,岂不荒谬吗?

    在“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中,又有这样的话,“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治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然而,先秦不以天干地支纪岁。此话,绝不可能出自岐伯之口!

    “七篇大论”,核心讲什么?五运六气。来看篇中的一句话,“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那么,何谓“五运六气”?简言之,气血在肝、心、肺、脾、肾等五脏间往复,呈现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状态。古医者认为,饮食进入六腑,而化作气血。这一过程,人体会接收外面的空气,而发生中和反应。

    先秦医学,其基础理论为“阴阳说”,即事物存在于对立统一之中。讲的是:天有日月星而行刑,地有金木水火土而行德。请注意:这与属于占星术的“五星运行”,是没有关系的。可是,“七篇大论”,强化了“五星运行”对医事介入。怎见得?

    “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

    “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

    “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石,炎火乃留。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

    “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阴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雾,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肘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

    “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

    “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气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

    由此观之,将金、木、水、火、土,对应上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进而,基于“五星”来论事。如此说教,为汉朝后的“五行论”之要义。实质上,“五行论”,有西方神学味道,脱离了有着哲学内涵的“阴阳说”。因此,“七篇大论”,扰乱了先秦医学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篇大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fb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