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分为三大板块:文言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记叙文。初三接手的新班级,想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语文素养已是不大可能。速成提分是当务之急。中考倒计时已经开启,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如果急于求成,只让学生背过一些答题格式,然后进行刷题训练。这种方法经过实践反映出很大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背的比较死板,不能根据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
比如段落作用。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作用。那开头段来说。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的作用,有烘托人物心情的或者品质的作用,还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学生背过了,考试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试卷上写,结果该有的点没写,不该有的点都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如何快速读懂记叙文?分析近十年试题发现规律:试题都是叙事散文,多是写人,多为回忆类。这就发现了记叙文写作的套路。所以如果今年所选文章如上,那不用看全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主旨:表达了对某人的怀念、感激、敬佩、热爱;对往事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赞美怀念。无非这些。人人不就那么点生活素材吗?
主旨是全文的统帅,一切语言表达,结构安排,叙事选择肯定都要为中心服务。有人就有事。快速概括事件也要想着中心。我们我可以先抓住时间的核心关键词,然后再添加限制词来突出中心。比如《远行的童年记忆》写作者对麦客的赞美敬佩怀念。就可以想到“麦客割麦”这一核心。再补充润色“麦客(在炎热的夏季)(辛勤地)割麦”如此就可以从这件事看出麦客的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形象。又比如《背馍上学的日子》主题要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热爱和赞美。那就需要概括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事。先心中闪过“父亲送馍”再补充完善“父亲(在一个下雪的日子)(步行)(走了十几里地)到学校(给我)送馍”。也就很容易看出父亲的无私,吃苦耐劳,疼爱孩子的形象。总之无论是内容概括还是人物形象分析都离不开中心的关照。
了解了内容,人物,主题,还要把握构思。
看构思,需要快速扫描关键词句。何为换件词句?我的看法就是中心句,过渡句,从位置上看,基本位于开头结尾部位。以开头为主。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留心关键中心词。就是在几段或者一段中至少出现两次的高频词。将写关键句捋一遍我们队文章的情节安排差不多就心中有数了。
归纳一下。做题之前先读懂文章。一分钟之内通过我们的总结的散文规律,根据开头结尾根据关键词句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人物相关事件,情节安排。只要弄懂这四点,再配上技巧点拨,答题搜易滋。
应用。1、环境描写句赏析。答:环境描写(一分),写出天气寒冷。(1分)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我和叔叔的初次见面情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