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之下,内容领域是区跨链应用落地难度最低的地方,也促成了各大内容平台的争相落地,无论是区块链垂直内容平台还是全内容平台,众所周知,币乎成了优秀作者们长期深耕不得不拿下的战略高地。本文开始不探讨如何在币乎占得一席之地。针对区块链应用,思考币乎在众多内容平台中拔得头筹的关键因素,以及是否可以长期以领头羊的角色续写辉煌历史。
合理的算法机制
可以肯定的是,现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大多数作者是被加密货币的吸引逼上梁山的,无论写作水平怎样,他们对激励有着和传统作者更加灵敏的嗅觉。传统平台的大部分作者存在对写作无关乎金钱的认识,或认为对本职工作的辅助,而区跨链平台作者对写作最直观的对标就是钱。清晰合理的算法机制,是作者对自己与平台整体价值评估决定是否深耕的最关键要素。
币乎不仅早早敲定了上线交易所并且制定了一套清晰的算法机制。具体的算法比较专业,我们从是否合理这个角度谈,从目前情况看,头部作者一篇文章收入大概在人民币500-1500区间,对于头部的日更作者,单纯从收入上看,绝对是值得深耕值得全职投入的一个平台,事实上很多头部作者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合理的奖励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币乎拥有了大部分死耕的KOL,这对于币乎的长远发展无论是币乎的生态建设还是币乎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启恒转折,无形中构成了大量的分布式协作的节点。
自组织的发展
良好的激励机制,促使用户建立以围绕内容为基础的各种社交属性和培训属性的组织关系,尽管很多人诟病币乎的繁荣包含大量的社交关系,个人认为这洽洽是新商业模式的商业逻辑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也是分布式协作最好的实践方式,一系列广泛的协作者,每一个人都在擅长的领域解决问题罢了,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认知增强写作能力以及快速增加收益。
很多人感慨,币乎的鲸鱼效应太TM强大了,很多新进作者无法生存,其实这与初期头部作者动辄5000元、8000元一篇文章相比已经缓解了很大一部分,并且随着各自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并且收入不菲的新作者,如果之前是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自组织的发展让平台作者层面更加层次化。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嗤之以鼻,大多说明你是传统领域过来的作者,亦或是你有着作者身上普遍有的清高,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单纯的好文章一定会有好报酬的思想下,在这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里已经落后了。
重温互联网的三条黄金规则:没有人可以拥有它,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它,任何人都可以往上面添加服务,这是互联网跟之前所有媒介的区别。由于信息互联网的主权被少部分人垄断,导致第三条黄金规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是价值互联网把规则实现了,而社交仅仅是添加服务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以后还会出现,如果你的文章在你的IP下不能有很好的反馈,那么采取收益分成的方式由其他人发布,这不是本人臆想,是已经出现的协作方式,只是不够主流而已。所以自组织的发展,让很大一部分作者在币乎看到了自己日后大V的希望。从分布式协作的规模上看,这些单个协作的节点正在以各种小股力量的方式在发展。
总结:以上两点是币乎不同于其他内容平台呈现的最富有特色的地方,也是对于无论头部作者还是新进作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不禁要问,作为区块链内容平台最应该突出的优势应该是什么?币乎当前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方式吗?
很多人认为,内容平台的本质应该是好文有好报,这个逻辑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反驳的余地。事实上,任何一个内容平台的设计规则也把这个定义视为标准定义。先抛开内容领域不讲,从实体角度上看,好产品一定会有好的销售业绩吗?当产品负责人面对产品的时候,从来都不是仅以质量角度来看,或者仅以设计角度思考,好的产品实现好的销售额关乎一系列甚至与产品本身没有本质关系的工作,比如销售的方式方法以及人脉关系等,小米的成功亮点就是借助社区的力量。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好的文章实现好的收益固然离不开有效的推广和社交。
这个举例只是鉴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项目,任何产品都要调整边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区块链项目少了中心化的强力干预,既是给予分布式协作提供了空间,同时提供了与同类项目竞争更多的核心点。所以对于区块链内容平台,基于内容产生的边界规模越大越有竞争力,而自组织的发展是提供和强化这一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
可持续性方案
对于区块链内容平台,并不是基于大规模的协作,或者群策群力就可以决定项目的优劣。通证的设计是区块链商业区别传统商业最独具魅力的地方,这是项目方绝对要保留的从上而下的决策。从本质上看,代币是可直接转化成钱的一种激励媒介,事实上,只有良好的通证设计才可以产生激励作用,才能触发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产生。
又要谈到很多人诟病的关于人民币玩家这个问题,个人同样持否定观点,不认为应该被吐槽,正是更多的人民币玩家的产生,才消除我们对二级市场代币暴跌的后顾之忧。如果把二级市场当成币乎的后院,KEY暴跌等同于后院起火,那么人民币玩家就是后院的消防栓,只有大量的消防栓在后院备着,我们才能在前院更好的乘凉、喝茶、写作赚币。这不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应该包含的边界影响力吗,如果我们的关注点放在人民币玩家的写作质量和标准上面,其实他们自己才是关心这个问题最多的人,这才是衡量他们花钱买KEY到底值不值的关键。从投资角度而言,凡是可以充值十万元以上代币的人,每天释放内容垃圾,除非这些人是币乎竞争对手的卧底,即使亏了本钱也要削弱币乎的影响力。以1000个人民币玩家,每个人充值10万元KEY计算,这个竞争对手要花掉1亿元人民币来搞垮币乎,当然1个亿还不至于搞垮的了。
所以无论是币乎官方的决策还是分布式协作起到的边界效应,都是构成币乎在区块链内容平台的优势所在。从分布式商业而言,币乎在把握着核心优势的同时,支持众多丰富多彩的关于写作上的创新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基于此谈谈对POB的思考
POB以问答的形式作为切口,呈现了独特的产品设计,当下而言是新颖的区跨链内容设计,满足了大批用户见惯了各种千篇一律内容平台过后的新鲜感和对独特的区块链内项目的期待。但无论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对用户而言参与商业的本质是不变的,最终还是要回到作者的投入与回报这个问题上来。
鉴于此,POB脑力挖矿只针对KOL的深度参与方式会随着这种新鲜感的消退影响POB在准用户心中的美好期待。对于正在孵化的项目,固然少了很多参考和比较的细节,给用户对投入和产出比的衡量增加了难度,但是项目方种种的行为动作的设计可以透漏出对区块链商业的认识以及基于此反馈到用户对项目的期待值,显然目前的内容设计是比较中心化的,阻碍了用户分布式协作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用户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所以透过现象来看本质,目前对深耕POB的投入和产出比的评估是不太乐观的。
虽然POB在IDO设计上给了用户对项目持续关注和参与的热情,符合大部分人认可的熊市囤币的观念,实际上这是最表面的部分,代币价格才是最终价值的体现,所以是否可以呈现优质的项目是参与用户最期待的。从三个方面判断项目是否优质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和过程,是一种避免垄断的利益分配方式,问答KOL的选取上是否能做到去中心化代表大部分用户的利益。另外,去中心化改革了严密的传统机构的层级制度,为用户的晋升开辟了捷径,所以POB的普通用户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晋升平台KOL,不仅平台有个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也要深化到每个用户的认识层面,这样用户才会对平台深耕以目标化。比如币乎,即使后来者,只要保证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一部分社交,三天一个小热门,七天一个大热门,待积累一定的粉丝量和优化发文技巧,大V之日可待,那么POB关于普通用户晋升KOL的渠道设计是怎样的?如果一直由官方指定显然不是很好的可持续方案。
分布式协作
商业网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项目方把项目定位的决策交由用户,而是区块链商业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边界决策,如上文所说,越是产生大规模的协作现象,越是强化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何况区块链商业本就不存在明确的商业定位,而是在遵循赋能多方的原则上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谁也预测不了区块链问答平台会不会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的区块链咨询机构。规模小并不能代表发展空间受局限,也许只需一个灵活多变的决策,便佣上十万的协作用户。
通证设计
就项目前期启动而言,合理的通证设计结合有效的激励措施比是否遵循区块链商业逻辑对用户的吸引力更大,同时也是社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来源。事实证明,无论项目本身如何,合理的通证设计直接决定代币上线是否砸盘。本人撸PASS币近百万,每天都在幻想在实现提现功能的第一时间,呵呵你懂的。所以导致很多的项目方不敢上线,即使上线也迟迟不开通提现功能,这样的项目靠用户协作搞好发展简直痴人说梦,随便把文章分发一下可能就是最大的支持。
币乎的做法值得借鉴,唯一见过的有理有据反驳孟岩和元道老师通证观点的串串已被官方拿下,这一个动作似乎说明不了什么,但动作背后的动机说明了币乎对通证设计的重视,说明了咕噜对区块链项目的高瞻远瞩,可以说未来的币乎社区,任何一个能人强将都有可能成为币乎的核心力量,话说哪个区块链内容平台可以媲美之。
以上是作为区跨链项目的大方向上谈POB的发展,基于个人对项目的理解认为区块链问答社区的立项逻辑是存在问题的,或者可以说POB只有以中心化的方式敲定问答KOL。个人建议如下:
1、中心化敲定KOL的同时,开通民主通道,或者若中心化一点,比如选定活跃的潜在优秀作者,由用户投票敲定,与项目方对作者的了解程度相比,用户是最了解作者的,在各大内容平台低头不见抬头见,用户最认可谁由用户来选择。
2、每个周期的问答题目可以列举由用户投票决定,无论项目方出于什么角度考虑每个周期具体的固定问答,或者项目方也会在相关调查过后罗列这些问答,但用户最希望什么样的KOL问答,只有用户最清楚,所以若中心化一点才会迎来更加灵活的社区协作,才会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
3、过度的以IDO方式吸引用户,是一把双刃剑,要么深度协作要么上线砸盘,即使项目还在孵化中,尽可以提早给到大家对通证的一些设计方案,如果对一个平台没有长久看好的话,另一个新项目更大的IDO方案又会夺取大家的注意力,而前期的IDO只会形成昙花一现。
4、根据POB白皮书的描述,愿景还是非常庞大的,比如建立轻型交易所,个人认为作为问答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与建立交易所没有一毛钱关系,与其花费代价搞这些东东,不如花钱上线主流交易所更能令用户产生幻想。
鉴于POB项目是个新项目,同时团队一直与社区互动良好,积极吸收社区反馈意见,所以对POB团队和POB项目还是存在期待,愿黑马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