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9864d3d143512fd1.jpg)
戒坛是佛教徒举行戒律仪式的场所,也可用作讲经与考试之用,北京戒台寺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戒坛,其位于戒坛殿中央,高三米多,底长十米有余,共分三层,逐级收窄,各边供有上百个戒神。我去时大殿内空无一人,便围着戒坛环行一周,昏暗的光线下肃穆压抑的气氛令我毛骨悚然,恍若无数面目狰狞的凶神将要从天而降,来痛斥我内心的不洁之思,于是仓皇逃离了戒坛。
这座戒坛历史悠久,由辽代高僧法均大师所建,他在戒台寺内弘法,受戒者纷至沓来,香客如云。相传,1075年法均圆寂时,火堆中升起五彩祥云,高僧乘云升天,化作普贤菩萨,于是戒台寺倍加荣耀,后人为法均大师在寺内建起墓塔及衣钵塔。两座辽塔至今保存完好,均为青砖垒砌而成,四面雕有精美的纹饰,古朴而修长,犹如两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为一代名僧守陵。
法均大师的墓塔又名“松抱塔”,源于距其十多米远的一棵古松伸过来两条枝干,将它紧紧环抱,而这棵树人称“抱塔松”,如此奇异的古树在戒台寺内有上百棵。其中除了松树,还有柏、槐、银杏、丁香等,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形如盘龙,有的酷似飞凤,最粗壮的一棵枝干繁多,被誉为“九龙松”,已有千年树龄,据说对其许愿非常灵验,所以又名“许愿树”,它四周的围栏上挂满书有吉祥语的黄布条。
而我最喜欢的是大雄宝殿前的一株白皮松,它生于南宋,矗立于此已有8个世纪,粗大的树干上布满红白相间的圆形花纹,仿佛身披缀着铜钱袈裟的僧人一般,又犹如一头斑斓花豹昂首天外。我被它的奇异外观所震撼,久久伫立树下,时而细看纹理,时而抬头仰瞻,心生敬慕之情,如果它是一个人,定是位俊秀的美男子,像极了“诗佛”王维,看透世事沧桑,寄情于山水,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句聊以慰藉。
戒台寺还与一位清代王爷有关,他就是爱新觉罗·奕䜣。奕䜣是道光帝的第六子,聪颖过人,人送外号“鬼子六”。他深受宫斗之苦,便孑然一身来到戒台寺静修十年,后来他助慈禧太后夺权有功,权倾朝野,就将其在寺院居住的北宫房大肆改建,变为一座遍植牡丹的花园,俗称“牡丹院”。奕䜣后来自恃功高,便得意忘形起来,最终遭慈禧冷落,好在其十分识时务,又数次被重用,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推波助澜,在丹青史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奕䜣受到戒坛的熏陶,深谙“六戒”之要,懂得进退有度的道理,所以才能在官场中纵横捭阖。不杀生、不偷盗、不虚说、不邪淫、不沽酒、不说四众过罪,这些戒律既是佛家清规,也是凡人修身要领,悟其精髓,便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就是那不会言语的树木,久经熏染教化,也都具有了灵性,可以抱塔,可以披裟,可以龙凤呈祥。
早就听说戒台寺的斋饭很有名,可我去的太早,没有等到,但也有意外收获,即目睹了众僧做“早课”。9点左右,十多个身披袈裟的和尚集聚在大雄宝殿右侧禅堂,一位老僧高声唱偈,声震殿宇,我细看才发现,他的衣服上别着一个麦,难怪其声音如此洪亮。其他僧众跟着附和,不多时一位中年和尚手执红纸步出殿外,将其置于殿前香炉内点燃,上面依稀写着:佛光普照。大约一刻钟后,功课做完,僧人散去,各奔自己的岗位。
我也如受了戒似的内心澄澈,透过参天古树望向天空,时光如流云般变幻莫测,虬枝铁杆则像世人伸向苍穹的手臂,在虔诚地祈求上天的恩赐,求财,求福,求禄,求寿,求喜。很快云消雾散,哪有什么神灵护佑,真正能带来福报的是自身的修为,戒骄戒躁,戒贪戒执,在空明中轻嗅花香。佛戒用心人,心不净,缘何悟空?
2024.8.28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cf549319cd24c0f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4043f842f893f22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7c7457d1bc4d31a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