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第一面-兰州牛肉面回乡记(十二)

中华第一面-兰州牛肉面回乡记(十二)

作者: 马家大爷牛肉面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16:38 被阅读0次

    十二、上善若水,大爱永续

    正是由于陈九如先生与沁园春的无条件合作,才让陈家祖辈坚持的无私大爱得以延续。

    2014年11月15日到26日,内蒙古卫视编导、记者来拍摄“焦作美食”,住在沁园春大酒店,对兰州牛肉面发源地的故事很感兴趣,多次采访陈九如先生,他热情接待,尽可能为记者提供帮助,还陪伴他们到苏寨村老家考察,详细介绍了牛肉面“出走”与“回归”的故事,该节目在内蒙卫视2014年12月24日《蔚蓝的故乡》栏目播出。

    2014年12月5日,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曲安民率全体班子成员和省餐饮界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记者,在市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领导陪同下造访沁园春,召开了苏寨陈家牛肉面品鉴会。省协会领导和专家对挖掘兰州牛肉面发源地历史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博爱县加快传统饮食文化研究和厨艺规范,把这碗面做大做强,做成河南省餐饮与旅游行业的文化名片。博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秀萍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2014年底,新上任的博爱县县长张建对沁园春挖掘兰州牛肉面历史渊源的汇报材料作出批示:对历史上的名家老字号来龙去脉、前世今生都要搞清楚。张县长还要求有关部门借力借势,打造旅游餐饮品牌。

    2015年3月,焦作日报、焦作晚报记者在博爱县政府的支持下,赴兰州探访春节回家的陈先生,拜访名家名店名人,考察牛肉面文化,体验兰州人对牛肉面的酷爱程度,感受兰州市如何把一碗面做成城市文化名片。之后焦作日报连续发稿10篇报道了牛肉面回归的故事。

    2015年4月,张建县长亲切会见了再次回到博爱的陈九如先生,肯定他为“天下第一面”回归作出的贡献,称赞他为家乡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

    功德无量,大爱无疆,不仅是对陈先生所作所为的精辟总结,更是对陈家祖上几代人热爱生活、善待乡邻、彰显无私大爱的高度概括。苏寨村玉皇庙现存六通石碑,均记载有陈家祖上从明代万历年到民国期间带头捐款捐物修路修庙等史实。陈先生每次回村看到气势恢宏的玉皇庙戏楼,就会想起祖辈们的大善至爱,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忘怀。

    陈先生多次表示,苏寨陈家牛肉面是属于家乡的,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厚重的文化、丰富的营养、科学的厨艺配方、陈家几代人的爱心。牛肉面能够在兰州民间牢牢扎根永久生存,并且在短短几十年中形成年销售200多亿元的大产业,迅速风靡全国,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时刻牢记祖父陈全天留下的家训:“劳者如圣,施济为稳”、“清心薄利,物色招损”,多次对朋友们表示:陈家祖祖辈辈都认为劳动者最神圣,最光荣,敬重劳动者,对劳动人民予以帮助施以爱心,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他还说:苏寨陈家牛肉面用祖传技艺熬汤,再加牛棒骨、牛肝、鸡汤等调制,然后使用二十多种天然香辛料,营养丰富,滋补养生,符合古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养生理论,因此我要把这碗养生面奉献给博爱县最弱势、最辛苦的劳动者群体。

    2015年6月份到7月份,陈先生不让沁园春大酒店朋友们知道,悄悄为六百多名清洁工买单,让他们分批到咱家厨房快餐店品尝牛肉面,还亲自为他们端面送汤,问寒问暖。牛肉面天然清香醇厚的味道与陈家的无私大爱,在他们心中下了深深的印象。年近六旬的刘秋梅感慨地说:真香,俺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面条。年近七旬的老清洁工李保林说:十分感谢陈老师,能时刻想到我们关心我们。《焦作日报》、《今日博爱》、博爱电视台对这件事均作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类似这样的善举,陈先生做了很多,其中2014年在兰州一次性向学校捐助价值50多万元科技活动元器件和资料,被甘肃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地献璞玉天赐瑰宝,山添锦绣水沐精华。一碗面,两地人,情系陈家六世,魂牵豫陇两省,经历遥遥二百年风雨,向后人昭示了一段大爱至善的感人故事。勤劳智慧的博爱人有幸体验这碗面博大精深的内涵,更加珍惜清化老味道历史文化的厚重,犹如一道飘香千年的陈酿美酒,永远回味在家乡人的心头。

    陈家牛肉面、卤牛肉,小车牛肉传承顺序:

    十一世:陈可大,十二世:陈广学,十三世:陈维精,十四世:陈位林,十五世:陈谐声与陈和声,十六世:陈全天和陈全伦,十七世:陈万选与陈万通,十八世:陈九如和陈世军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第一面-兰州牛肉面回乡记(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q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