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问西东,唯问心 ——观《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唯问心 ——观《无问西东》

作者: 拾光的千靥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17:00 被阅读0次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电影开篇的第一句台词,在繁华而喧闹的城市里响起,故事,就伴随着这句台词,缓缓展开。

    镜头随着三个时间段向过去推进着,故事与故事、人物与人物之间彼此交联着,穿插着,相互补充,密不可分。现代社会深陷职场斗争和利益漩涡的张果果;60年代满怀着理想和信仰却又摆脱不掉时代悲哀的王敏佳、陈鹏、李想;抗战时期身在枪林弹雨,精神却追随着知识与真理升华到云端之上的西南联大的沈光耀、吴岭澜等一众师生……

    有悲哀,有荣耀;是传奇,是传承。 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壹 水木圣地

    镜头一

    在云南昆明的一片土地上,有师生合力建起的校舍。虽有铁皮做屋顶,然而一到雨天,师生仍摆脱不了“室外下暴雨,室内下阵雨”的命运。

    教室里,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大声地讲着课,黑板上看得见密密麻麻的微积分符号、代表着电荷的字母和一条又一条的算式。雨声太大,老先生几乎喊破嗓子,仍见学生们一脸疑惑。看到此处,我正要摇头太息,忽见沉默下来的老先生回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静坐听雨”!

    四字一出,肃然起敬。

    那一刻,毫不夸张地说,我浑身忽被电流击过般地颤抖着激动起来。

    看吧——室外是瓢泼大雨,砸得铁皮屋顶轰隆作响;黑板上写着未讲完的算式,密密麻麻的符号和图形间是用白粉笔写下的“静坐听雨”四个大字;所有学生,面容沉静,一字不发,按照老师的指引,坦然地坐在漏着水的教室里,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和屋顶上“噼里啪啦”如雷般的击打声;穿着长褂的老先生,将粉笔一放,往凳前一跨,亦十分从容地坐将下来,与一室学生一同听雨。

    何等境界。何等情怀。

    镜头二

    坐在这间漏着水的教室里听着雨的沈光耀,将手边的窗轻轻一推——

    不远处有条小河,河畔生着许多垂柳,翠绿的颜色融进了濛濛的雨雾。再往远处是清一色的绿草地,望过去,仿佛是天与地的恒长,瞧不清楚远方。

    沈光耀将望远了的目光收回,近处蹲着一位戴着蓑的当地渔人,手里的竿一立,网一收,几条肥美的河鱼跳脱在眼前,翻转、扑腾,满是生机。渔人也不再贪求,站起身来,抖抖网,甩甩竿,就此归家去。

    还听得到极响亮的“一二一二一二……”,是老师带着上体育课的学生们在雨中奔跑。那样大的雨,那样泥泞的地,却有那样响亮的喊声,那样昂扬的面貌,那样整齐撼人的队伍。微胖的老师在雨中陪着学生一圈又一圈地跑,一圈又一圈地喊,胸前的哨子随着节奏一步三颠。

    暴雨又如何呢——在西南联大,再艰苦的条件,再恶劣的环境,日子也能被一众师生过得从容不迫而又多姿多彩。已是境界。已成气度。

    镜头三

    还有更恶劣的环境——

    警报拉响,一众师生开始有条不紊地躲避空袭。或许是因为长时间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连在避难这样一个本该狼狈匆忙的时刻,他们都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来。沈光耀和吴岭澜老师在木屋中相遇,相视一笑,交谈完毕,方才向后山的避难处淡定而去。

    后山的避难点啊,成了一个又一个临时的教室。在草木掩映的小山坳间,学生们蹲坐在挖好的坑洞里,头上顶着草叶做掩体,手中捧着课本和笔记本,笔尖飞动。站在学生中间的是讲课的老师,手中或是课本,或是标本。我想,当时如果有人在现场,一定可以听见各种知识在飞机的轰鸣声中彼此碰撞的声音。这边的坑洞里讲的是考古学,一副小型的恐龙骨架摆在黄土坡间;那边的坑洞里讲的是文学,老师夹带着口音的讲解之声别有一番韵味;另一边传来的则是讨论哲学的声音……老师尽情地传授着,学生专注地聆听着,而日军的战机,就从他们头顶上乌压压、轰隆隆地飞过,震得山坡间黄土飞扬,迫得人喘不过气来。一众师生,安之若素,恍若未闻。

    绿色的草木,黄色的土,灰色的敌机,无色的知识。在师生的心目中,真理的声音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传授知识、探索真理的愉悦感已远远压过了轰炸带来的威胁感。这是一种极为平静和淡然的“视死如归”。

    在那里啊,漏着水的教室里坐着的是杨振宁,路边茶棚下写字的是朱自清,操着口音讲诗的是闻一多,台下微笑鼓掌的是华罗庚……

    仿佛在那样一个圣地,被那样浸染着、熏陶着、滋润着,无论立下怎样特立独行的、圣洁光辉的、无畏无悔的或是荣耀伟大的理想,都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的。

    那是一个水木圣地。

    贰 人性之殇

    圣洁是因人心净,而卑劣和悲哀亦从人心出。人心多面,人性无常。从来如此。

    片段一

    辛辛苦苦供他上了大学,原以为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就此开始,可他告诉她:我不喜欢你了。于是,此前在心里搭建起来的一切美好轰然倒塌,幸福的图景被撕得支离破碎——她怎么甘心啊?她怎么甘心啊?她操着刀到他的单位上去逼婚,从此也把自己彻彻底底地逼成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

    她叫刘淑芬,是许伯常的妻子,是王敏佳的师母。

    许伯常不肯与她共寝,吃饭、喝水全用自己的碗和杯,任她打他骂他就是不发一言,只睁着眼冷冷地看着她,她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恨她。

    刘淑芬看着自己的丈夫对每一个人都和蔼可亲,唯独面对自己时,仿若深渊下一潭冰冷的湖水,冷漠、决绝、厌恨、老死不相往来。一辈子都葬在这里了。她打他、骂他,把自己的手都拧红了,可是得不到他的任何回应。拿他无法。她也恨他,可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舍他。

    这样一个可恨、可悲、可怜的女人,在他的学生寄来一封控诉信时,再一次歇斯底里地爆发了——歇斯底里地,把一个女学生最好的青春,毁了个一干二净。她早已在深渊里了,可她把王敏佳也拉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里,让他的学生再也翻不得身。

    你不让我好过,我也决不让你好过。

    别人不好过了,她就好过了吗?她仍然什么都没有——看着倒在地上血肉模糊、似乎已无气息的王敏佳,她开始恐惧、发抖,继而丢了魂魄。她脚步踉跄地走回自家小院门口,遇上了下班回来的丈夫。

    两人眼神交汇—— 他眼里的冷漠、厌恶、憎恨,叫她看得一清二楚。

    在最后一刻,他还是这样,一个字都不肯对她说。

     冷暴力,比打骂要残酷得多。

    她凄然地扯了扯嘴角,大步向前,在他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在观众都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小院的井旁灰色身影一闪,“扑通”一声——他只看到她跳下去的一瞬间微微扬起的短发——只一瞬,快得叫人不敢眨眼,她干脆、利落、万念俱灰地投入了井里,他连最后一次对她说上哪怕一个字的机会也彻底地失去了。

    他在井边大声地哭喊她的名字,大声地喊人来救,此刻的歇斯底里一如这些年的她,可回应他的只有一口冰冷的井。

    “当初是你说你会对我好一辈子!”

    “当初!当初!人就不能变吗?人为什么不可以变! 为什么?”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变!这件事情就不能变!不能变!”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谁对谁错。她不肯放他走,是气不过人心易变;他冷待她一辈子,是恨她想不通人心本就可变。

    于是悲哀地错过,彻底地失去。

    片段二

    正值青春年华的王敏佳,因为一封替自己的老师打抱不平的控诉信,跌进了万丈深渊。

    “你撒了一个谎,今后就要用无数的谎来圆这个谎。”

    她尝到了这样的苦头。

    因为女孩小小的虚荣心和对当年缺憾的不甘心,她用一张又一张照片来填补自己不完整的梦。这样镜花水月般的梦,在师母的破口大骂、同事的嫉恨和陷害、批斗会群众的拳打脚踢肆意泄恨之中被砸得粉碎。

    她一句也申辩不得,连疼都来不及喊,就已面目全非、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她惧怕得颤抖,双眼失去了焦距。我坐在银幕前,也浑身颤抖,因为寒意一阵一阵涌上来——一墙之隔——墙的那边是气氛热烈的表彰大会,站在台上无限风光的是她牺牲自己也没有出卖的、志愿去边疆支教的男同学李想,大红的横幅、热烈的掌声,喜气洋洋;墙的这边是她的批斗会,她犯人一般地被绑在椅子上,台上白幅黑字,台下群情激愤,一片叫骂声刺得她耳膜生疼,让她差点听不到李想那边的欢呼声了。

    电影将这血淋淋的对比,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那边的发言声、掌声、欢呼声,这边的批斗声、叫骂声、拳打脚踢声,两边的声音岂是一堵墙能隔断的?叫骂声飘上表彰台,更添讽刺之意;冠冕堂皇的发言词传进王敏佳的耳朵里,极写批斗之悲。表彰会结束,人们准备光荣支教去;批斗会结束,倾盆大雨,冲刷不去满地的鲜血淋漓。

    一堵墙,隔绝两个世界。

    良心受到谴责的李想,终在陈鹏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救下了张果果的父母。而为之动容的张果果,也从阴暗的利益斗争中挣脱出来,为四胞胎画出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叁 至理之情

    场景一

    文科成绩突出而理科薄弱的吴岭澜执意要攻读理科,考试失败后,他找到了梅贻绮校长的办公室。

    为什么执意要选理呢?梅校长问他原因。

    “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我觉得很踏实。”吴岭澜这样答。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梅校长这样说着,手边的茶杯里冒出袅袅热气。

    “老师,什么是真实?”吴岭澜脸上露出迷茫和疑惑。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是我听到的,对“真实”最平和、最美妙的诠释。

    此后有一天,已经成为西南联大的老师的吴岭澜,站在敌机轰炸下的土坡间,对着一众学生讲泰戈尔,讲诗,也讲了自己的故事。 他说:“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一众学生之中坐着沈光耀。接受了许多传承的他,日后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晃晃”。

    场景二

    一封家书,使得远在家乡的母亲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儿子的校园。 已经通过选拔测试,准备成为一名飞行员的沈光耀,跪在了泪流满面的母亲面前。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 母亲哽咽着说不下去,“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泣不成声。

    一位母亲的肺腑之言,无私之爱,感人至深。

    是的,沈光耀无法拒绝母亲的眼泪,他发了誓,不再参军。可他的母亲,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沈光耀忍得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却忍不了自己的同胞被日军欺侮;他扛得住加速旋转的圆轮,却扛不住见到熟悉的大娘失子时内心涌上来的酸楚和愤怒;他避得开出身和学业上的坎坷,却终究避不开簪缨世家热血涌动的命运。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他终究还是按照这句话的指引毅然决然地沿着飞行员的轨迹,无悔地飞了出去。在撞向敌舰的那一刻,他想起自己驾着战机飞向孤儿村,一群孩子欢叫着“晃晃”,从屋顶上滑下来,兴奋地抱起他投下的各种食物,而年幼的陈鹏就在这一群孤儿之中,满怀敬畏地仰起脑袋,看向战机中那位为他们带来生之希望的飞行员;他想起一起参加训练的战友,在这场惨烈的战斗前他们意气风发地商量着打完这一仗就荣耀归家;他想起上了些年纪却依然风度优雅的母亲,他不知道,他的母亲一身缟素,看着他的笔记和他写下的“对不起”三个字时,是何等的心酸、心痛又欣慰。

    泣不成声。

    “不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书桌了’,而是国家危亡,我们都要去当兵了。”

    这对和沈光耀要好的双胞胎,终也踏上了茫茫征程。

    这样的接力和传承,是一个流动的、美妙的圆。

    结语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电影已近尾声,开篇的台词再一次出现。 刚刚出生便已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四胞胎,终于在张果果的帮助下,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

    我想,最后升华了整部电影的,大约就是张果果的这段独白了吧——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为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你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生命里有避不开的恶。生命里有战胜恶的善。

    生命从来都珍贵。生命从来都艰难。

    就像在最开始的时候,吴岭澜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学生们的引路人,沈光耀不知道自己被那么多小小的孩子仰望着;王敏佳不知道自己编织的梦破碎后会被陈鹏重新托起,陈鹏不知道自己后来会选择成为发光发热的“核”;李想不知道自己会在严寒中救起张果果的父母,而张果果,也不会知道今日自己救助的四胞胎,将来会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谁的英雄。

    有人把青春奉献给了苍生。有人把年华全部送给山河。有人抵抗恶意。有人传递温暖。有人在冰冷的深渊里迎来新生。有人在圣洁的象牙塔进行着恒久的传承。

    四胞胎望着张果果为她们画的窗子,露出了生命之初最纯净的笑容。窗上有广阔的路,有高大的楼,有浩渺而深邃的时间和空间,有独属于生命的深度和关于青春的广度,有一个又一个令人敬畏的因缘。

    “立言立德,无问西东。”

    青春的故事,生命的画卷,无问西东,唯问心。

    愿有朝一日,你我都能达此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问西东,唯问心 ——观《无问西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qn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