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净值:1.0133,环比增长1.32%。
对于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而言,似乎时间,在每一个个体面前都是平等的。
个体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逐渐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初步完成了时间向人力资产的转化,再说直白些,你就是钱。
这个时候走上社会,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本质上都是有人愿意购买你的时间,你通过付出时间,完成人力资产向货币资产的转化。
走到货币资产这个环节,大多数人都止步了,他们最终选择将货币资产投入到银行定存、理财、P2P或者房产中,完成了自以为是的资产配置。
确实,上述资产配置不属于金融资产吗?
金融资产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银行定存、理财、P2P、房产不能产生现金流?
必然是可以的,然而,银行定存与理财收益是远远跑输通货膨胀的,在扣除物价水平后,形成的是负收益,这不能算是现金流吧。
P2P,名义收益非常高,没8个点的年化收益,简直是玷污了P2P的名声,这类产品是可以跑赢通胀的。
然而,核心问题是,这样的高收益怎么来维持?P2P本质上是在银行或二级市场借不到钱的融资客面向社会个体借钱。它的操作手法是将相关证券化后,切割成N多块卖给有投资需求的人,重点来了,无论你买了多少份,对应的都是单一产品,本身并不具备分散风险的功能,项目雷了,本金就雷了。风险增大,必然要求对应的是高回报。在经济处于繁荣期,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基本都能赚到钱,融资客也能够偿付利息,问题在于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百业凋敝,融到的钱可能还没产生收益,资金链就又断了。这个时候,融资客除了跑路还能做什么?
房产毫无疑问是属于金融资产的。房产可以分享地区经济的增长,是居住加投资的不二选择。问题在于自从中国90年代起房改开始,房地产走过了黄金20年,似乎任何所谓的魔咒在天朝房地产面前都失效了,早期买房的人全都赚得盆满钵满。这给普通大众树立了房价永不下跌的印象,于是在神州大地上,大妈大叔小哥哥小姐姐纷纷赤膊上阵,没钱没关系啊,六个钱包信用卡,口中叨念:任何时候买房都是赚的,于是首付凑齐就干,凭此,几百万亿的资金沉淀在了地产上。
关键问题是,这几百万亿还只是房贷,银行的钱。
试想下,和老美这一代所认识的股市只涨不跌是不是又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身处的历史背景会扭曲我们的事物的看法,然而,周期却是扭曲不了的。
没有任何资产可以只涨不跌,更没有任何资产会只跌不涨。
说回金融资产。
国际公认的金融资产有四类。
股权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等。
债券。
房产。
大宗商品,包括原油和黄金。
股权资产创造的长期收益在8-10个点,如果依据低估买入的原则,在市场波动较小的情况下,年化收益能达到15%,遇到大牛市年化收益则能达到20-25%,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
问题在于股权资产的波动过大,只要交易所开门,市场就会对各种股权资产进行报价,短期里的利润或亏损都是惊人的,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在波动面前暴露无遗。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公募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超过16%,而广大散户却亏损惨重的原因所在。
所以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投资逻辑体系。通过分散化投资来避免个体或行业的黑天鹅,我们投资的主体是宽基指数和优秀行业指数,这就有效避免了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而最终篮子却被踢翻了的悲剧。通过购买不同国家的股权来分散地区风险,谁便宜买谁,不过,现阶段,我们的投资主力依旧是A股市场,没办法,太便宜了,当然以后A股变得不再具备性价比后,我们也会考虑投资德国、美国、香港这些海外成熟市场。通过时间来平抑波动,波动本身不是风险,只是市场正常情绪的流露,没有人能预测下一刻股价的变化,但将周期拉长,促使我们盈利的最终将是企业利润。
债券在多数大V眼中认为在没有股权资产可配置的时候可以投资。不过Peter对这一产品并不感冒,毕竟依旧战胜不了通货膨胀,个人倾向于在明显的底部区域加大股权资产的买入力度,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插上财富的翅膀。底部不敢买的朋友就请靠边了,试想下人一辈子,牛市就那么几次,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房产配置是必须的,投资加自主,尤其是首套房,即使放在当下,首套房的房贷依旧不过三成,利率怎么上浮都没超过6%。这是99.9%的普通人能够用极低成本使用杠杆的机会,下班后回到温馨的家里,加上30年近乎免费的杠杆,想想都好美。
大宗商品一直是饱受争议的品种,毕竟本身并不能创造现金流,不过,其依旧具备交易价值。将其放在宏观周期和趋势中,判断出买点,难度实在太高了,普通人可以不参与。但其暴涨暴跌的特性对于拥有相关技巧的投资者来说却是个人才华的最好体现。
以上四类投资工具构成了我们完整的金融产品,也许在一个长周期里,某一类品种都不会实现增长,然而,我们到底处在哪个周期,又有几个人能看清呢?配置齐全,只要有其中一个产品进入牛市,我们的财富就能实现飞跃。
财务自由,隐隐然在远处挥手。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实现财务自由呢?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和朋友撸个串就很好了啊。
Peter并不想评论不同的人生观,只不过,在财富自由时,我们可以多出一项特权—选择。
选择货币资产由人力资产获取还是通过金融资产转化。
为什么你一定要工作到60岁才退休呢?
为什么父辈辛苦了大半辈子依旧要重复昨天的努力呢?
很大程度在于一旦停止工作,也就意味着之前的生活方式不能得到延续。
财富自由后,我们则可以选择自已想过的生活,起码我们再也不用为面包发愁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Peter 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