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4610/24103cb6e0e0ea12.jpg)
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2018年6月读的第一遍。记得那时当当网买100减50,活动力度之大,我就挑了好几本,感觉占了N大一个便宜。
博多·舍费尔,何许人也?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他是德国顶级理财大师,被誉为“欧洲巴菲特。”出身于1960年,因为特殊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对人类、机会、金钱以及世界的看法。
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工作之余还开展一项副业,他称之为“穷人的律师事务所”,收入微薄的人会得到他的免费辩护。可父亲病了,因为肝硬化被送进医院,需要住院12个月,必须要绝对的静养。
可是每天有不少于6拨人来看望他,几乎都是访客,而在6岁的博多舍费尔耳朵里听到他们谈话的主题永远都是钱,永远在哭诉,过失方永远都是环境或他人,他们卑躬屈膝地来探望父亲,就是祈求得到父亲的帮助。这样的场景耳濡目染多了,让博多舍费尔立下决心,此生一定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他在此书前言中写:财富是你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就是说,生活体面、财务自由是你们的天职。金钱应该给予我们安全感、自由感。
博多舍费尔在序言里又谈到变得富有途径中的一种,它由四种策略组成:1、储蓄一定比例的金钱。2、使用储蓄资金进行投资。3、提高自己的收入。4、从每次加薪中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储蓄。
储蓄肯定是必要的,只是现在的银行利率实在稀薄,远远赶不上通胀。而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需要谨慎,毕竟投资的资金是辛辛苦苦攒下的。再说加薪,后疫情时代,到处都是裁员和减薪,加薪当真是不容易。
可行性比较大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收入,做一个斜杠青年,多渠道賺取收入。
我不由得想起范德士总裁幼年时的故事。他们家在一个农场生活,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父亲是一个铁路工人,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谈话,父亲哽咽着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没有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范德士很伤心,父亲那么努力,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却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幼年,他立志要做一个富人,让家人远离贫穷。
无论是博多舍费尔,还是范德士先生,他们都实现了财务自由,成为了当代亿万富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改变财务状况。
不同的是博多舍费尔是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并著书立说,将自己获得金钱的秘密与成功致富的理论传播给大众。而范德士先生是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的方式,给予普通小人物一个公平的机会,只是成为一个消费者,就可以构建一个让钱自动流进来的持续收入管道。要知道,让钱流进来的行业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行业都是被垄断,普通小人物不可能参与去分一杯羹。
在这个没有钱寸步难行的时代,不知道还有没有视金钱为粪土的安贫乐道之士?
我曾经也是羞于谈钱的,在一家公司上班14年,没有主动跟老板谈过薪资,老板说加就加,说加多少就加多少。在某一年我突然萌生了增加收入来源的想法,因为不能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两手一摊,也不能在父母需要我的时候,我束手无策。即便当下稳定,也要未雨绸缪。因为一份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太有限了。不能财务自由,就不能时间自由。
昨天跟父亲打视频电话,他正在吃饭,情绪有些低落。源于在工地干活,腿部肌肉拉伤了,而工地差人,他没法休息,母亲又在另一个地方干活,显然没有时间很好地照顾到他的饮食。所以言语里夹带的沮丧和消极,被我听出来了。挂断视频电话后,我的能量被拉低,好一会儿,我给父亲回了一个信息:不要再去工地干活了,那个劳动强度,身体吃不消,目前的储蓄也是够生活的。等我达成目标,很好地赡养您和我妈,完全不成问题!这是动力,也是承诺!
今天早晨又给父亲去了一个电话,明显情绪好了很多。人老了,賺取金钱的能力减弱,同时价值感也减弱,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你是想拥有一台賺钱机器,还是穷其一生成为一台賺钱机器?
我肯定选前者,而且目前正在拥有的路上。父母和孩子,是我的软肋,更是我的盔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