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天气寒冷 大风降温 小白楼街解放路社区
服务对象:原定为10位失独家庭老人,实际到场11位,基本为残疾子女家庭,只有一位为早年失去孩子,后期选择放弃的50岁的女士。
服务形式:自助小组,共6次
服务记录:
本次活动是6次自助小组的第一次。以陶泥制作的形式,拉近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初步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共安排1名社工,1名社工助理,1名行政督导。分别负责活动组织与现场服务,居民沟通,居委会干部沟通,现场资料采集。
社区硬件基础条件一般,场地为社区民房改造。工作人员小庞是促进会派驻到社区的年轻的社工。妇代主任和民政干部,不时进出与居民交流,传递年底的福利政策,以及年终双拥办派送的福字等小礼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86980/37e4a2c0301eaf12.jpg)
大宝妈妈还在上班,20多岁的儿子脑部发育停滞,邻居李大大夫妇一直照顾他。苏阿姨家孩子残疾,但是两口子乐观开朗,阿姨很俊俏,从医院退休,叔叔喜欢创作,手工陶艺作品非常细致用心。失独阿姨性格乐观,经常参加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86980/76fdcf184bc0b355.jpg)
本项目旨在通过小组工作技巧,满足社区居委会的服务需求:拉近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让他们能够舒缓情绪,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我们社工机构在进行服务时,希望通过发展自助小组的工作方法,来帮助居民来发展社区支持网络,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助,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社区工作的压力。
进入社区之前,我们对解放路社区失独家庭群体的网络形态进行了初步了解。这些家庭之间互相走动比较小,交往频率低,互相支持少。
社工介入后,将通过以下工作方法开展工作。
1、联结:从社区工作人员和组员们之间的现场表现(互相提供资源和信息),社工已经感受到社区对组员、组员之间互相关怀的气氛。但是社工需要做的是,进一步界定他们的共同需要,并以此为联结点,增强组内的凝聚力,确定小组的功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第一次工作还没法实现,社工小庞希望2月过年后能继续组织两次。我们将考虑下一次的活动形式。
2、 鼓励与正面强化:社区的民政工作对于身处困境的人士非常重要:比如一直为服务对象提供实际的资源和物质帮助,进行鼓励和提供支持。不过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困境人士还是缺乏寻求改善的知识和途径的,不时会情绪低落,与外界有疏离感。本次合作,解放路社区邀请爱众社工中心实施更专业的成长小组活动,并通过专业社工,协助寻找专家或其他技术支持。之后社工会通过开展活动,来适当鼓励和发掘服务对象的才能,为其制造尝试的机会,调动同组组员担任“强化者”的角色,用正面强化的技巧,对形成的正面行为加以巩固。
3、通过组织活动与体验式学习。社区合作初期的需求经常是让社工来组织活动,做活动的目的其实是让组员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收获成就感。下一步还需要观察分析小组成员的需求和问题,策划主题结构化体验活动,让小组成员对这些体验进行反思,继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树立新的态度或价值观。
本次工作督导总结:本次活动,因为对参加活动的小组居民情况和需求没有完全掌握,社工只是进行了小组服务关系建立前的引导与熟悉。希望下一次能够正式开展小组工作。活动开始,需要完整进行小组约定、规则建立,组员自我介绍,需求表达等流程。活动结束后,进行专业的反思引导和提升。另外,社工组织活动时的语言表述,一定要注意服务对象的身份特点。不能有刺激或者不适当的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