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掌握家庭治疗——家庭的成长与转变之路》(第二版)
米兰小组在概念上的探索
米兰小组:起源一个四人小组,玛拉·赛尔维尼·帕拉佐利,卢奇·波斯克罗,詹弗兰科·切金和吉柳安娜·普拉塔组成,1979-1980年间,这个四人小组开始分化。波斯克罗和切金开始进行教学和培训活动,帕拉佐利和普拉塔保持了他们的研究区向,并且新成立了“家庭研究中心”。最初的四人小组设计了一种访谈模式,该模式一直都是米兰学派治疗及其所有变体的特征。一个由一群同事组成的治疗小组,小组在单向玻璃后观察治疗,从而成为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还修正了治疗性干预所用的语言,用询问和循环提问替代指示和陈述说明,并且形成了一套现在十分著名的关于如何提出假设、保持迂回和中立性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思维的专注。要求治疗师对家庭内部发生的事情形成一种全面、细腻和系统的理解。将认识置于实践之上,治疗针对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家庭问题。
采用二阶认识论的思路,波斯克罗和切金不再认为对家庭发生的事情存在什么“正确”的理解,也无论这种理解是多么的系统。切金提倡治疗师和小组对家庭不断做出“好奇”的假设,以此来提醒自己所有的假设都不过是社会构建的产物。
米兰治疗师的标志:通过轮流参与两个小组,以及充当进行访谈的治疗师,被督导者就能培养多视角的思维习惯。第一组的功能是作为治疗师的观察小组,既是访谈家庭的治疗师也是学生。第二组既观察诊室中的互动,也观察第一组中的互动。而两个小组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这种分隔旨在呈现出“对互动系统所进行的不同水平的分析”( Pirotta&Cecchin,1988,p.53)第二组的存在是为了给被督导者灌输在一次治疗会谈中,需要被观察的系统不仅是家庭系统,还有治疗系统这一种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