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管教的勇气》#日更第7天#

《不管教的勇气》#日更第7天#

作者: 乡愁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7-25 22:59 被阅读0次

今天读了岸见一郎写的《不管教的勇气》,岸见一郎是哲学家,也是日本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专家。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这本书提出了观点:自立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自立有三点:第一,自己做决定;第二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第三,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小孩子想要自己做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每个家庭似乎都有一套关于家庭成员间潜在的游戏规则,这种规则不是某种明文规定,而是在大的道德框架之下各个家庭成员间暗中形成的默契,这种默契让家庭更和谐,更小纠纷,成员间相处也更愉快。小孩子大概也只能在这种潜在的规则中做决定。中国传统社会是比较重视规则这个东西,家家都有家规,村村有祠堂。家规就是一种教育方式,它的逻辑是用家规教育训诫会让日子更安稳,想想看家规总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东西,它可能过于传统保守,它大有可能否定年轻人的自主性,让规则收益的天平朝着家庭或者老者(家规制定者)倾斜,而且曾经为规则付出的人,不大可能在自己变成规则的既得利益者之后再去修改规则,这就是为什么打破规则的永远是年轻人。这也暗中表明了,其实人人都想自己做决定。

作者提到了一个例子——作者小时候住的离学校远,放学回家后基本就不会再出来,有一天同学约他放学后出来玩,他就询问他母亲,他母亲回答他:这种事自己做决定就好了。我个人觉得作者在询问母亲的时候,就是在试探家中的规则——这个家庭是一个开放的家庭或是一个专制的家庭?这种询问有个前提,就是默认了暗中可能有某种制约我们的东西。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规则似乎也是一样的,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总要先去试探规则。

说到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绝对是非常难的。别说是小孩,就算是大人也会经常怀疑自己做的事到底有多少价值。当然也许不能说小孩一定不如大人,小孩也可能获得巨大的价值感,也能去定义自己做的贡献。但是要注意,独立判断价值一定需要一种客观的视觉,以别人的收获和感受为观测点,主观的价值感多半会变成自我感动,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沦为自嗨。所以作者提出了自立的第三点:摆脱自我中心主义。我觉得第三点其实是为了制约前两点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生物学和基因决定的。但是如果不能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单凭主观感受去做决定,往往是错的,缺乏了良好的目标支撑,决定也就走上了歧途。独立判断也是如此,行为经济学说人都有禀赋效应:就是倾向于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如果不能客观的看待价值,高估自己的付出,背后的原因往往是缺少勇气看清真正的现实,在现实中,人都是平等的,价值都是大致可以衡量的。虽然你也不必从别人的反馈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但是一定需要有看清事实的勇气的智慧。

所以在作者提出的自立教育中,我觉得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尤为重要,它是自主决定和独立判断价值的事实保障,无论是自主决定还是独立判断价值都是在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只有摆脱了自我中心主义才能以跳出自我的客观视觉来寻找生活的最佳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管教的勇气》#日更第7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zm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