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池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藕池的人民,是善良而又勇敢的人民,他们明世理懂是非,舍小家保大家,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抗日战争中期,藕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农抗会,当时,夏成均、马宝荣、周恒一、李文贤在宋田茂指导带领下,秘密参加工作,并在藕池庄后面的麦地里入党。文革中李文贤的工作单位,天津市某机械厂来藕池调查后才发现了这段历史,当时,他们几位还都健在,但都己脱党,当调查人员问他们为什么不申请恢复党籍,因脱党己有二十六、七年了,再加上他们又不识字,他们只是说当时入党宣誓时保证过,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儿女。
当时藕池村隶属华泽乡,一个乡只有一个支部,支书就称为指导员。藕池是老解放区,董如南任村长,赵作民任民兵中队长,赵作强和夏为珠任民兵中队长。他们带领村民一边组织生产,一边组织支援抗日。1943年党代表高翠萍就在我们周围一带活动,领导人民积极抗日,发动农民站岗放哨,监视敌伪情况,伺机进行袭击,在交通河打坝截断鬼子汽艇通道,藏粮藏物,抗击敌人的扫荡。另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开展大生产运动。既团结村内地主积极参加抗日组织,又组识农民对不减租减息的地主开展说理斗争。伪张李银山就是这一年被镇压掉的。
抗战胜利后,村成立农民联合会(简称农会)。组织农民投入土改运动,不久,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农会停止活动。50年秋天,在土改复查运动中,农会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国解放后,农会改为农民协会。随着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革的完成,农民协会完成了历史任务。
解放战争开始,董如楠、赵作民、夏晓冬、焦国华、杨玉田、仲昌贵、夏以贵、李文彩、朱玉楼、李玉山等人毅然投身于革命。(李玉山曾说过:我参军是打鬼子,我儿子参军是打共产党。李文斌是李玉山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团。)赵德荣是当时兴化县财政部秘书,在参加保卫蒲场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仲昌贵在溱潼团九连任班长,在茅山姜家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朱友根是兴化独立团的机枪手,不知消灭了多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丢下了才结婚不到一个月的妻子。抗美援朝老英雄杨友田四次立功。还有很多烈士参加革命,把鲜血洒在那片热土上。更有巾帼不让须眉,夏家女儿夏小东毅然报名参加了新四军,现己90多岁了,是一位离休老干部。
1946年,朱友和任村长。同年阴历6月初6日,周荣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妇女抗日联合会。妇女组织发动妇女配合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农业生产多打粮食,纺纱织布、做军鞋等支援前线,动员亲人参军杀敌立功。解放战争期间,妇抗会改称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组织妇女参加土改,动员参军,生产支别,拥优属,对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7年新四军北撤,时任溱北区区长的丁皓东,被国民党部队追杀到藕池村北,被蚌蜒河挡住了去路,只要过了蚌蜒河,圩北就有部队接应了,情况万分紧急,眼看后面的追兵就要到了。这时,从芦苇荡里驶出一条小船,一位头扎方巾的年轻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把丁区长接上了小船,赶快向对岸撑去,当小船驶离河边时,追兵己到,眼看着渐渐远去的小船,敌人只好对着小船胡乱地开枪,子弹打到水里溅起了水花。这位救人的女子,就是仲昌贵烈士的妹妹,时任村妇联主任的仲年网。后来,时任中共中央煤炭部部长的丁浩东,为了寻找当年救他的女子,写信给有关部门,把“藕丝垛”写成“藕垛”。村里人为了记住这段历史,藕池也叫藕垛。
当时,藕池村隶属杨港乡,王泽民任指导员(苏州无锡人)。1949年4月,朱友和、赵宝贵、夏为好等人,出船出力送大军过长江。渡江结束后,所有民工都要留在江南宿营休整。朱友和在无锡任司务长,赵作民任民政科长,焦宝华任溧水县组织部长。
1949年至1955年初级社时期,周荣堂任村长,夏以凯任河南社长,朱玉楼任河西社长,李文早任河东社长。1956年三社合并一社,也就是高级合作社。周荣堂任社长,赵干青任总会计,夏松寿任出纳。1957年赵干青任大队长,夏松寿任总会计,来朱尔昌任出纳。1958年,实行军事化管制,周荣堂任指导员,赵干青任连长,杨港乡的大队长是张广昌,同年合并多乡为一乡,(华泽乡、杨港乡、大小陆、千户、翟家、南桥、东西周卜庄)命名为剑心乡(剑心乡是为纪念孙剑心烈士的)。时间不长,根据县委政府指示,将剑心乡改为唐刘乡。
1958年至1962年,因浮大夸风盛行,加上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窘迫,且饥饿疾病袭击百姓的生命。当时,大队有一部电话机,装在焦保文支书家里,便于上下级联系(村与公社)开电话会议,帮总机转接电话,此后,藕池村与外界联系都不用电报了。
1962年,中央决定权力下放到生产队,开展生产自救,渡过灾年。当时藕池村分为五个小队,河东为一队,队长李文根,河西为二、三队,队长分别是焦保银和仲兰贵,河南为四、五队,队长分别是夏以宝和董宝祥。当时唐刘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是张监元(安丰人)。
1963年,为建全组织和财务制度,各小队配有会计,并将河东一队分为一队和六队。一队队长李文根会计胡国平;二队队长焦保银会计朱尔昌;三队队长仲兰贵会计赵德山;四队队长夏以宝会计夏松山;五队队长董宝祥会计夏以胜;六队队长马德荣会计董玉田(后董玉田代课,仲艮珠做会计)。
1965年下半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文化大革命处于高潮,藕池村由贫农代表胡雨香、顾中安、马小根主持全面工作,此时村党组织瘫痪。全国上下红卫兵串联,为抢班夺权掀起了武斗,全国上下乱成一团。1967年至1968年中共中央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全国上下停止武斗,实行军管制。农村由民兵营长抓总,夏松山负责全面工作。1969年,革命委员会成立,夏松山任命为革委会主任。1969年下半年建支部,赵干青任支书。
1970年恢复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和民兵治保组织的领导。搞好组织自身建设。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减轻村民负担,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和广大村民的素质。村党委及部分党员多次受到上级单位的表彰,并授予多种荣誉称号。
1969年至1986年,焦保文、李炳宜、李根所、夏以宝分别任大队长,夏以胜任大队会计。赵干银、华忙寿、李炳武、李鬼火、李文彩、杨畐田、夏以江、夏松云、夏松梅、夏松圣、马炳安、马国际、夏荣干等都做过生产队队长或会计。改革开放后,藕池村六个小组合并为三个组合,河东为一组,组长李丙生会计周亚文。河西为二组,组长分别是赵学仁、华冬运,会计赵干武。河南为三组,组长分别是董宝祥、夏以国、董玉圣夏中来(任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营长)、夏中畐,会计马国际。
期间,以大队建立共青团支部,团支部根据“团章”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要求,在村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团队活动,组织村内团员、青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踊跃报名、应征入伍、保卫国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