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自己
今天4:30起,预习早读会内容,尝试用幕布做思维导图,主标题下添加第二个副标题总失败,放弃。剩三页没读完,5:25进入腾讯会议,今天我是主持人,我尽力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感觉,老师们的领读、讨论,刘广文老师几次总结、点评、启发,让每个人的阅读思考不断走向深入,共读了100分钟。自我反思:1.主持时间分配要合理,重点部分“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概述”时间应充分些,对承担还应再敬畏。2.不能假装努力,阅读必须要在场,要真实的存在。
共读期间:按时间点在班级群发布今日学习任务,昨日学习小结;看到生命叙事评选结果发布了,忍不住去看,竟然一等奖,很意外,很惊喜;收到紫菡妈妈的短信,结束后才回复。
7:25,转发周报、生命叙事评选结果,附言:有光的地方,万物生长。反复阅读序言,理解“生命叙事”的本质。阅读获奖文章标题,想象着生命的不同样态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7:30,老公电话让下楼取预定的年夜菜,当地流行的八大碗。
8点,主任电话商议新网师报名进展,说明自己不清楚及原因。一是大小三位领导都在群,又分学段管理,我不便主动发声,她自己或通过组长了解更合适,我全力协助(会明确拒绝,这方面有进步)。二是低段主任昨天已沟通过,高段没有人询问。主任发起语音,询问情况,我逐个倾听意愿,对课程做了详细说明,给出建议,特意鼓励老师放下所有“考评”的压力,那只是学部领导“逼迫”大家成长的方式而已,要聚焦教学和选课的关联性。
视频1个小时之久,期间收到张局发来的祝贺和关怀,收到紫菡妈妈的信息,直到9:22才顾上回复:等你。着急忙慌把自己和房间收拾一下,准备好零食,烧了一锅水,准备泡茶,找不到茶叶。就听到门外有声音,赶紧开门,请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来,还带了礼物。早上婉转推辞过,也确实是两个大懒虫没起,但是真的很盛情。孩子想来玩,更没有理由拒绝,还特意做了新春贺卡,有心的好孩子,聊了一个人有多面,彼此不冲突,要始终坚信自己的优点。紫阳依然活泼是个机灵鬼,紫菡的哥哥沉稳,还教给我开电视的窍门:要耐心、遥控器的使用。从聊天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爱”女儿的样子,道理确实有点多了。道理的好与不好,利弊是一体两面。试问,孩子更适合读寓言故事呢?还是读寓意呢?孩子在体验中领悟的成长的“道”,才更好。对孩子,还是要少讲点“大人的道”。
11点,朋友圈里也被叙事链接刷屏,全部点赞祝福,李老师的转发语引发我的思考,我为啥不习惯“高调”呢?那就分享一下幸福吧,遂把叙事获奖的喜讯转发班级群,主任也转发中段群,然后开启感谢模式。隐隐中思考:这件事能极大地鼓励老师报名的热情,荆校为何不发工作群?不过,也从未感受过她的“尺码”的同频共振。但,这并不重要,不是吗?!
回复了塞上杏坛读书会许老师发的祝贺信息。张局提议发表叙事,我找到文稿发给张局,并表明自己的顾虑,请他帮我把关。
不觉12点,按计划热了羊汤,煮了点血、粉条、麻花。正想热腾腾地吃,蓉询问小黑的情况,又观察活动、进食、小便情况,一切都好。赶紧吃。
起早了,计划睡会,又是“白日做梦”,睡得不踏实。
年货快递不断回,还有些要上街买,没力气的外显就是懒。过节,对于并不是愉快的。今天静下心思考:如果再选择一次,我还会活得如此用力吗?我想,应该会的。独生女的家庭总会冷清些。爸爸的去世,改嫁的妈妈,对现实生活缺乏认识的18岁我,和叔伯之间微妙的关系。其实,童年和春节,我的很多快乐都来自叔伯家的哥哥和姐妹。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婚姻家庭孩子事业的建构和追逐中,我又不善于主动,联系很少。姨妈(亲妈)家的姐姐定居杭州,哥哥也是被原生家庭和现实极度蹂躏过的,幼时我特别喜欢去姨妈家。舅家两个大兄弟很亲,来往频繁。老公家的兄妹都是人中龙凤,层次感、距离感无法消除。两个女儿仅差三岁,相继升入初高中,十年之久,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各种压力让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越来越差。20年加入新网师,活的更加用力,却找回了热爱和希望。
鱼拿出来,刚杀了一刀,血淌出来,浑身不舒服,扔下就跑,派给了女儿去做。鱼腌好,大女儿去爷爷家一趟,顺便购物。
8点,钉钉群查看学习情况,统计结果的呈现不再点名,咱们又不需要“杀鸡儆猴”,多多表扬、肯定。只要掉队不严重就顺其自然吧。假期,做尽职的牧羊犬吧。
两个孩子计划煎鱼,试了一条,粘锅。换成炸的,熟了,吃着挺香。小黑上午总躲在房间,这会也溜达出来了。
9点半,朗读群整理孩子们的“阅读高铁”,越来越长,舒涵读完了六本书。看到编辑群里几十条信息,下一期周报都火火的行动起来了。
晚上看《相信》,祝福英雄蔡磊,愿奇迹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