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后感】史记-商君列传

【读后感】史记-商君列传

作者: 家安sz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09:44 被阅读0次

    【楔子】

    战国初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成功改写了边陲弱秦的命运,并为后代打下了强秦的基础,最终嬴政平天下而号秦始皇。

    【商鞅变法】

    假定商鞅变法是对的,跨越两千年后的今天,该如何运用?

    1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小组管理,责任共担,划整为零,灵活创新。

    比如阿米巴模式,让最小的员工有着与公司共进的大大梦想,

    有做好本份的责任,也有为公司提供多一点点贡献的自驱力,

    公司的成长不再遥远,而是关乎自己能不能买房的切身成败,

    那员工又岂有不努力工作之理?岂有趁着疫情躲在家中偷懒之可能?

    2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防止重大过错,应建立防御机制,责任人同罚制度。

    比如会计做账,由审计审验,由出纳核实,三方共担其责,才能让徇私舞弊的行为遏止在摇篮之中。

    3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每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利都不一样,应当仔细区分,并协调赏罚制度。

    比如销售作为公司收入大户,虽然很重要,却不能忽视产品、研发部门的努力,

    分工要明确,分赏也要明确。

    4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完备的赏罚制度和晋升体系。

    比如员工的论功行赏,不应只是销售人员才有提成,和那微薄的年终奖,

    还要奢望不知何时才上市,不知道能不能轮到员工自己的期权分红。

    平时的小恩小惠,也可能达到大大的作用。

    比如阿里的员工加班餐,自行申报,餐费虽少,却是员工的切身可感知的利益。

    比如阿里的培训体系,无关钱,却在乎员工的成长,不是钱却更胜钱。

    比如海底捞的晋升体制,每个店的店长都不接受空降的外聘,

    而是从各个门店的基层员工,靠着他们自己的努力层层提拔上来。

    即使刚开始工资很低,由于店长的念想,也会让员上觉得现下的辛苦一点也无所谓。

    5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做好本份,多劳者多得。

    多劳不是鼓励加班,而是帮助员工在限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

    多劳者多得,是为了让能者多劳。

    能者更多,公司的业绩还会差吗?

    6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末位淘汰,做事不积极,任务又常常不能及时完成的,

    应当及时淘汰或调岗。

    7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家族或关系进公司的,不应有实权,虚其职而养之。

    8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明确各级管理层的等级,按需汇报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底层员工的需求。

    比如某些老板常常和底层员工一起吃饭,听听他们的声音,

    了解员工在想什么,更容易了解公司现状和制定策略。

    9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就应该当众表扬,甚至大张其鼓,

    比如某公司年会带着百万资金到现场发现金,

    或是另一公司停好几辆宝马的停车场,奖励有功的员工。

    【赵良】

    这是名不见传的一古人,太史公说商鞅听说赵良的大名,就托关系去请教他。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商鞅已经在秦国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七国之外,无不知道秦国变法的商鞅之名。可谓是财富、名声、权力都集于一身。为什么商鞅还要请教别人?到底要请教啥?

    再回看太史公是这么说的。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商鞅当了十年的丞相,宗室贵戚很多人都怨恨他。

    诶?这不是商鞅离开魏国,托关系找到秦孝公,想要变法的时候,商鞅就已经预料到的事吗?

    变法必然影响宗室贵戚的既得利益,他们埋怨很正常啊。

    至于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不得已而为之,怎么得罪个权贵,就要请教了?

    倒是有点像今人犯法,随便找个牧师去告解,以为自己的罪孽可以轻一点。

    再看太史公的原文。

    “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

    请交,是交情的交,交心的交。

    难道真的是找赵良来告解的?而且是托关系。什么样的关系呢?联系上文,大约是宗室贵戚的关系。

    谜底似乎解开了。商鞅听说赵良在宗室贵戚之间关系不错,于是托关系去笼络他,让赵良帮着说好话。

    但赵良一上来就婉拒了。

    “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

    自称仆人,然后绕了一堆大道理,不敢领命。交朋友在他嘴巴里变成了命令。

    商鞅没办法,想要从旁击破。

    “子不说吾治秦与?”

    先说秦国的治理,从前父子同居,同亲乱伦,现在教化分开,户口多了,还专门为你们宗室贵戚大筑冀阙。难道你们还不满意吗?

    赵良摊牌了,宗室贵戚满意不满意,得赵良说了算。难道你一个丞相能听我的话?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商鞅赶紧绕回来,那你就来当商某人的良药吧。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

    赵良只好直言相告,但又不敢太直白了,官话连篇,再夹几句真心话,敢不敢听,就是你商鞅自己的事了。

    “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此一祸也,得罪了公子虔,你还有活路?公子虔是什么人?国君的哥哥,未来国君的叔叔,他在秦国的势力能不大吗?

    “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

    公子虔还在闭门寻思报仇呢,你又得罪了公孙贾,这不是给敌人增加后援吗?

    他虽然现在没动静,只是给孝公一点面子,毕竟孝公宠信着你。然而一旦孝公不在,你的灾难就来了。

    “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为今之计,你只有一条活路,跑吧。

    “亡可翘足而待。”

    总而言之,宗室贵戚的意见是,不想再见到你。如果你跑路,我们可以不追究。

    然而商鞅不听。

    “商君弗从。”

    为什么不听呢?我现在大权在握,刚刚领兵灭了魏国,收复了几个城池,厉害得很。

    凭你几个怀旧老油条,我还怕了?

    我请你赵良来,不过是想缓解一下跟宗室贵戚之间的关系。

    你不帮我说话就算了,还让我走?刚到嘴的肥肉,又有谁会吐出来呢?

    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理由。

    那回到主题,商鞅到底是找赵良来干嘛的?太史公还认为他们说了一大堆话,足以载入史册。

    推测一,商鞅以为拿了别人的肉,再还他一点青菜,就可以弥补自己的罪过,

    实在不行,过几年再帮忙建几栋房子,也算仁至义尽了。

    但人家根本不这么想,早知如此,你当初为什么拿我碗里的肉,还拿最大的那一块?至于房子,影都没有,我能信你?

    于是谈判破裂。商鞅与宗室贵戚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有和好的可能。

    推测二,赵良这段话是虚构的,

    根本没有赵良这个人,商鞅也没有找过所谓的赵良,与宗室贵戚谈判。

    太史公杜㯢这段话,是为了下文的总结。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刑公子虔,欺魏将卬,……”

    太史公认定商鞅刻薄寡恩,所以一定有人曾劝过他,让他隐士山林。

    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贪恋财位名声,只能落得悲惨下场。看好就收,赢了几局庄家,就该拍拍屁股回家了,难道还以为能赢下整个赌场?

    由此推出商鞅最后的下场,并不突兀。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

    不但被杀,尸体还被车裂,全家惨死。

    但,商鞅变法的功劳,还是无法改变。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秦惠王,不过是想要商鞅的功劳,却不想见到商鞅坐实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

    所谓功高盖主,商鞅又是不得已而为之。

    【小结】

    历史很有趣,但人性却亘古未变,假若我们是当时的秦人,到底是感恩商鞅,还是怨恨商鞅。

    窃以为,功过参半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史记-商君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ar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