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恺撒时代,元老院讨论的议题以及决议等所有的事项,都写成《每日纪闻》(Acta Diurna)或者《元老院纪事》(Acta Senatus),在会议的第二天,张贴在罗马广场的一面墙上,供人民阅览。这种规定也可以叫“信息公开法”。之前的元老院一直都是闭门开会,普通市民只有从元老院议员的公开发言,或者召开市民大会时,才有机会了解会议的内容。恺撒改变了元老院的运作,要求会议内容从审议阶段开始,就向人民公开。虽然元老院议员们对此心怀不满,但也不敢投反对票否决人民知情权的法案。
如果站在元老院议员的立场,就能理解他们的不满。因为掌握国家的秘密,是强化手中权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恺撒制定“信息公开法”的目的,除了要大家认识到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之外,也是为了打破元老院长年以来享受的既得利益。
2
屋大维作为恺撒的养子、众所公认的继承人,竟然修改了这项法律。法律修改后的第二天,元老院的会议记录就从罗马广场的墙壁上消失了。这让元老院的议员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一心想打破元老院体制的恺撒不同,恺撒的养子似乎有意认同元老院的权威。
但是,屋大维并没有将这个持续了30年、广受好评的法律彻底废除,而是根据内容,将《每日纪闻》和《元老院纪事》分开。
3
《元老院纪事》依旧用速记的方式记录会议的内容,记录存放在档案馆(Tabularium),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来自由阅览。这样,既维护了信息公开的理念,又不像以前张贴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强迫人民接受信息。让愿意了解的人通过自由阅读来获取资讯,才是最实际的信息公开。
元老院的议员们对此也非常欢迎,他们不必再担心,自己的发言第二天就成为民众饭后茶余的话题。
4
至于《每日纪闻》,屋大维认为从字义上理解(Acta Diurna),它更接近官方消息,因此作了相应的修改,以记录国家政策、元老院决议事项以及公职选举的结果等内容为主,通过《每日纪闻》向本土内的地方自治体以及行省内的殖民城市的罗马公民发布官方消息。到了第二代皇帝提比略(Tiber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时期,《每日纪闻》又增添了元老院的会议摘要,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因此,有不少现代研究者认为《每日纪闻》就是现代报纸的鼻祖。《每日纪闻》独立发行百余年后,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在他的著作中有以下的陈述:
《每日纪闻》不仅在罗马人居多的罗马军事基地和殖民城市流传,在各个行省内也有很高的传阅度。
《每日纪闻》、《元老院纪事》以及持续了500年以上作为罗马国家官方记录的《大祭司记录》,是了解罗马的正式资料。罗马人深知正确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只要罗马帝国还存在,这三份记录就不会中断。
5
阅读书目: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网友评论